发挥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12/2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要求“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全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应对国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需要全国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新形势下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离不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离不开公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人文法制环境。人大教科文卫工作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找准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关键点,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审议评议、督办议案建议等形式,监督和支持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扎实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确保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认真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主民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与法治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实施的社会。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大教科文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集中体现。人大教科文卫工作要发挥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部门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人大及其常委会做出的重大决定更加规范和符合人民意愿,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法制和体制变革。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加以确定、引导、促进、保障、规范和制约。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教科文卫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但体系仍不够完善。一方面,一些急需的法律长时间缺失。比如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教育投入等方面的法律迟迟不能出台。另一方面,现有的某些法律由于立法技术水平不高,制度设计有漏洞,操作性不够强。如食品卫生法、文物保护法等。人大教科文卫部门要协助常委会认真开展法律监督,在实效上下功夫,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同时,要积极提出立法建议和修改意见,促进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我市人大常委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中小学生入学难问题,在深入调查,提出建议,督促市政府投资新建22所中小学校的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适时启动立法程序,审议通过了《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是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为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述职评议、质询、专题调查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搞好服务,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预防和克服权力腐败,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统一和尊严。
    三、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和谐社会是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得以协调的社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层出不穷。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关注程度高,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不公平现象相对较多,尤其是教育乱收费,老百姓看病就医难等问题,社会反映十分强烈。这就要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部门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行为准则,以人为本,抓住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督促政府切实解决。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多地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纠正各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最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系统肩负着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两大治国方略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科文卫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软件,是一个国家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集中反映,更是我们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教科文卫工作部门要密切配合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支持政府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将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增强本行政区域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督促政府大力发展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广播电视、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倡导树立文明新风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破除封建迷信,改造愚昧、颓废、庸俗的落后文化,抵制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净化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作者:梅青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