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监管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权利,对于促进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近几年来基层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所提建议屈指可数,质量不高,与人代会期间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承办单位重答复,轻落实,挫伤了代表提建议的积极性。个别承办单位在办理人代会期间代表建议时,效率低下,只求答复代表满意,不下真功夫去解决落实,导致个别代表建议连提几年,问题都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严重挫伤了代表提建议的积极性,以致部分代表认为人代会上尚且如此,更别说闭会期间提建议了,提也白提是一部分基层人大代表的真实想法。 二是代表素质不高,履行职责能力不强。部分基层代表的代表意识不强,履职能力较差,平时参加代表活动较少。加之自身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专门知识相对缺乏,也没有主动去开展调查研究,对社情民意了解不够,人代会期间只是“陪同代表”、“举手代表”,很少发表个人意见,闭会期间也根本无法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三是人大对闭会期间的建议督办力度不大。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快。各级人大在政治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各级人大在督办人代会上所提的代表建议时力度大、效果好。但对闭会期间代表所提建议的办理没有明确规定,要求不严格。部分承办部门认为有空可钻,对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重视不够,敷衍应付,办理效果不尽人意,很多代表认为不如在人代会上提出更有力度。 针对上述原因,要真正发挥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提出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建议,真正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代表建议落实的监督力度。不论是人代会上,还是在闭会期间,凡代表提出的建议,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证代表建议意见真正得到落实。对代表建议重视不够,只重答复问题,不重办理实效的,代表连提几年毫无成效的个别承办单位,必要时人大应进行质询,督促承办单位尽快落实,给代表一个满意交待。增强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代表作用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素质。代表提建议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代表素质的高低,目前仍有部分基层人大代表角色意识差,只把代表当作一种荣誉,而忽视代表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地方各级人大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代表法律知识、人大业务知识的培训制度,定期培训代表,使他们明确责任,熟悉业务,更好地行使职权,建言立论,监督好“一府两院”的工作。 三是进一步提高代表活动质量。代表活动主要是在闭会期间进行。目前,许多地方人大都非常重视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积极探索活动形式。各级人大都建立了代表活动小组,有的还设立了代表活动室,开展了代表接待日,主任约见日等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但有不少存在着只注重活动形式,不注重活动实效的现象。各级人大针对此问题应制订相应的制度或规定,切实抓好代表活动,根据代表活动的特点,选准代表活动小组组长,使代表活动经常化;选准活动议题。使代表活动有的放矢。重点围绕提高代表活动质量做文章,通过高质量的代表活动,使广大代表们真正了解社情民意,提出更多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