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提高履职实效,必须抓好自身建设,提高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人的素质是由其综合能力决定的,因此,地方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根据个体发展需要和人大工作实际,能力建设重在提高以下几个能力。 一是认识能力。提高认识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指导思想。立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虽然是人大履行职务的行为,实质上也认识客观事物、发现客观规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次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防止认识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要坚持唯物辨证法,学会用全面、客观、发展的眼光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三是要注重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要努力多干事,干实事,求实效,戒空谈,在多干多做中提高认识客观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要强化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乐意、有兴趣,才能积极想办法把事情办好。要强化责任意识,只要认真负责,即使能力有所欠缺,也能把事情办好,相反,没有责任感,责任心不强,即使再有本事也可能把事情办砸。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事事等领导交办,机械地贯彻执行,很难把事情办得漂亮,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责任范围内的事主动考虑,提前谋划,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工作,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要善于学习,熟悉相关知识和工作程序。熟能生巧,只有在多干、主动干中积累经验,才能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能力。 三是谋事能力。提高谋事能力,必须注重谋大事。要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积极出谋划策,使人大工作和机关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市委和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要把握人大工作的时代要求,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开创地方人大工作新局面,多动脑筋,多提建议。提高事谋能力,必须注重谋难事。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人大工作的定位和特点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谋事能力,必须注重谋实事。要把握好人大工作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要通过谋大事新事难事,使谋事能力上层次,上水平,出实效。 四是协调能力。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协调从形式上讲,有会议和各种活动的协调,主要包括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议等重要会议相关工作的协调,代表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重要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包括上传下达、文电处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等等;有对外交往的协调,主要是同市委,“一府两院”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协调。从内容上讲,有思想认识上的协调,利益关系上的协调,工作措施上的协调,具体行动上的协调。从层次上讲,有领导层的协调,各委、办、局之间的协调,还有机关内部各机构的协调。进行协调的目的,是要实现思想上同向、工作上同心、措施上同力,以达到步调一致、高效运转,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协调的重点是“一府两院”,协调的难点是利益关系。要搞好协调,第一是要相互尊重不要盲目自大,第二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第三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第四要在利益上进可能兼顾各方,第五要选择协调的时机和方法,要讲究协调沟通的技巧。 五是表达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又包括二个方面,第一要注重提高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第二要注重用准确的合适的语言表情达意,提高表达的技巧。书面表达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文字写作能力。要通过学习、培训和多写,使文字能力与担任的工作相适应。其次是办文要规范。要掌握机关公文办理规范,按程序办文。再次要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主法治的进步,人大工作任重而道远,从事人大工作光荣而自豪。地方人大常委会只有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不断推进人大工作的开拓创新,更好地担负起宪法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