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立,郑州市、新密市、大隗镇三级人大代表,新密市恒丰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近十年来,他在人大代表这个岗位上,忠诚履职,真诚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代表情怀。
临危受命
新密市恒丰纸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大隗镇造纸六厂,属镇办企业。由于经营无方,连年亏损,濒临倒闭。该企业一旦倒闭,大隗镇将会失去一个财源,增加一个包袱,损失巨大。为重新振兴该企业,镇党委、政府开始面向全镇选用企业带头人。因企业债务大、包袱重,没人愿趟这池“混水”。最后,在群众的推举下,镇党委、政府找到了时任外厂业务员的张本立,张本立经过反复思量,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无论困难有多大,责任有多重,都应该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就这样,他忍痛割爱,放弃了业务熟练、薪金优厚的业务员工作,义无反顾地拾起了别人望而却步的“烂摊子”。
在企业起步阶段,为筹集周转资金,他东奔西跑,磨破口舌,找亲戚,托朋友,甚至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对家里的摩托车、冰箱等贵重物品变卖。为稳住人心,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他处处率先垂范,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位职工。同时,还在职工大会上作出郑重承诺:“我张本立以人格担保,只要有我在,一定让企业兴旺发达,一定让大家劳有所获。”承诺变成了定心丸。职工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工作的热情高涨了,办事的效率提高了。为提高产品质量,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深入车间现场指导,甘当技术员、操作员、监督员,严把产品质量关。通过克难攻坚,抓生产、抓管理、抓销售,产品有了订单,企业有了效益,职工有了笑颜。
正当企业职工还沉浸在幸福喜悦之中的时候,张本立并未因此而满足,而是瞄准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让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先后扩装了2400、3400、1600、2000四条纸板包装生产线,拉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竞争市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又建设了污泥制板生产线,成功解决了造纸污染综合开发利用的难题,很好地落实了国务院提出的“节能、降耗、减污、增收、清洁生产”的方针。现如今,该企业不仅扭亏为赢,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产值达1.5亿元,利税达400余万元的大个子企业。
情系乡邻
张本立的企业做大了,名气变大了,但他从没有老板的架子,没有大款的傲气,而是始终与群众保持着鱼水关系,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被当地群众称为人民的好代表、群众的贴心人。
让残疾人生活有保障。残疾人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张本立时刻把他们的生活牵挂在心。当企业的规模一天天大起来,效益一天天好起来,企业的用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企业在招人用人时,张本立首先考虑的就是周边的闲散劳动力,尤其是生活没有保障的残疾人。到目前为止,企业共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650人,其中残疾人158人,根据每个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安排适当工种,基本做到人尽其用,月工资均在500元以上。同时,还累计投入40余万元,为他们办理了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障金,切实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群众吃上安全水。大隗镇是有名的造纸专业镇,造纸企业众多。由于近三十年造纸行业的无序竞争,导致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当地老百姓吃水成了问题。张本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主动出资10多万元,为周边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使他们不仅吃上了安全水,而且比原来用水更方便了。
让群众走上顺畅路。本村的一条主干道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走在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可是村里又拿不出财力去修路,这条路一直影响着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一直牵绊着张本立的心。待企业形势好转以后,张本立主动请缨,与村里联系,拿出30多万元,对这条路进行了全面修复,路面硬化了,变宽了,平坦了,该村群众出行方便了。
让贫困学生上得起学。张本立年青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没能好好上学,深受知识贫乏之苦。为此,他对上不起学的学生格外关注。去年7月份,当他听说邻乡的一位大学生因交不起学费将要辍学时,他就主动找上门,送去了5000元钱。该学生父母看到素不相识的张本立送来的学费,感动得直掉眼泪:“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多年来,张本立主动帮助这些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学生,并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直至大学毕业。到目前,张本立已帮扶贫困学生16名,捐款达32万元。
让“五保”老人老有所依。张本立出身贫寒,特别尊老爱老。他时刻记挂着农村既无儿无女、又无收入的“五保”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当工作之余,他都抽空与他们攀谈,了解他们的疾苦,逢年过节他总会带着钱物看望他们。许多老人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企业整天那么忙,你还时刻不忘我们这把老骨头,真是我们晚年的福份啊!”十多年来,张本立共慰问五保老人106人,送钱送物6万余元,使这些五保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依托。
牢记使命
从1997年,张本立开始连任大隗镇、新密市人大代表,2004年,当选为郑州市人大代表。十年来,张本立始终把代表工作列入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妥善处理本职工作和代表工作的关系,不论企业有多忙,时间有多紧,总是把自己的业务工作合理安排好,想方设法去履行代表的职责。
他积极参加市人大和镇人大组织的调查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活动,并畅所欲言,认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国家宏观调控和造纸污染治理的大背景下,为保持造纸业的健康发展,在一次调查视察后的座谈会上,张本立果断提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行帮扶结合,强强联合,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这一提议,有关方面迅速行动,把原来的几百家造纸企业组建成23家相当规模的集团公司,促进了造纸业的平稳发展,避免了当地财政经济的重大损失。
他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主任约见代表、代表接待选民等活动,认真听取民声、反映民意、化解民怨、解决民难。在一次接待选民活动中,群众纷纷反映,由于大隗双洎河大桥实行断桥修路,公路主干道不通,大桥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根据这一情况,张本立一方面提出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快施工;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调研,提出了稳妥的权宜之策,由他出资,将双洎河河坝的一条小路加宽,让群众暂时由此通行。由于措施得力,行动迅速,使大桥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很快恢复了正常,广大群众十分满意。
在积极参加各项人大活动的同时,张本立还经常深入群众,走访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以便在人代会上提出好的议案建议。几年来,他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整修大隗镇双洎河桥的议案,关于扩宽大隗至密杞公路道路问题的议案,关于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议案,关于双洎河治理问题的议案,关于林、浆、纸一体化的议案等,都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解决,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付出,就有收获。张本立开始接手的即将倒闭的小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明星企业;从开始的乡镇人大代表,如今已经成为郑州市人大代表,并连年被新密市委、市人大评为优秀人大代表。对此,张本立并未满足,他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与宪法、法律赋予代表的职责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在人大代表这个岗位上,我将倍加珍惜,倍加努力,为国家尽职,为人民尽心,争取创造更大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