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四月满眼春。四月的郑州花红柳绿,万物勃发。
2008年4月26日下午,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驻地嵩山饭店新闻发布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进行。主席台左侧坐着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带领的各位副市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右侧坐的是来自郑州市13个代表团的近40名人大代表。这是大会秘书处安排的市政府面对面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座谈会。
加快贾鲁河污染治理,解决沿岸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的话音刚落,来自中牟县代表团的朱麦囤代表抢先举手要求发言,“我反映的问题是贾鲁河污染治理问题。最近几年,贾鲁河的污染不断加重,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影响了沿岸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目前受影响最严重的中牟县白沙镇仍有2万多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建议市政府加大贾鲁河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上游企业排污的监管,要求沿岸县(市)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同时在郑东新区建立污水处理厂解决郑州市区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加大贾鲁河郑州东段河道的整治,对河道进行硬化、绿化,并修建闸门,防止汛期城区雨水下泄过快,造成河水泛滥危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加快贾鲁河治污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尽快解决沿岸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重发展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
新农村建设事关城乡协调发展和“三农”问题,人大代表普遍关注。薛景霞代表提出,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但也存在着一些地方急于求成、脱离实际、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好事没有办好,群众利益受损,积极性受到挫伤。建议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政策水平,把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村庄布局合理、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的中长期规划,做到“一个规划管到底,一个目标干到底”。
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乡风建设。担任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村村委会主任的薄光周代表,在历数农业税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贫困学生“两免一补”为农民带来诸多实惠的同时,也道出了农村乡风建设存在的隐忧,“农村殡葬改革推行了多年,但仍不彻底。即便是火化了,还要进行土葬。而且丧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严重,加重了农民负担,助长了铺张浮华之风。”“建议政府加大农村殡葬改革力度,建立相关配套措施,保证殡葬改革真正落实,同时加强乡风建设,倡导文明节简的良好风尚。”
担负起对下一代的责任,要从源头抓起,从教育开始
人口素质,国运所系。高素质的人口先天来自于优生优育,后天来自于教育。国之大事,人大代表责无旁贷。谈俊红代表是荥阳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专业人士,她的发言都不能不让人们震惊。“就荥阳市妇幼保健院而言,2003年,婚检作为保障优生优育的第一道关口取消后,婚检率连年下降,到2006年几乎为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03年开始缺陷和残疾儿出生率逐年升高。”“政府关注和改善民生力度越来越大,但如果不从源头上提高人口素质,民生问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建议政府从长远考虑,重视婚检工作,由政府埋单,实行免费婚检。”
青少年犯罪已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担任高中教师的刘景红代表提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原因。一方面留守儿童缺乏母爱和系统教育,另一方面大量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都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素质教育比应试教育更重要,更能培养出心智和人格健全的下一代。建议政府切实担负起对下一代的责任,重视青少年素质教育,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潘山代表在教言教,每年的人代会他都要围绕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次他提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把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真正落实到位,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添后劲和活力。”潘山说,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建设中小学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远远滞后于商品房的开发速度,滞后于中小学生增长的速度,滞后于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的速度。2007年,人大代表对《规划》和《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发现有三大突出问题,一是住宅小区的开发商没有按照《条例》规定建设学校,二是开发商预留的学校用地不足,三是开发商已经建成的学校不按《条例》规定交付政府使用,甚至变更用途进行营利,以住宅为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曼哈顿广场竟没有规划一所学校就是典型的例子。城市中小学校建设事关市民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广为关注。目前,郑州既有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政府也编制了专项规划,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看政府的执行力。
做强工业经济要抓住四大主题:创新、结构、布局、环境
郑州要领跑中原崛起,必须做强工业经济。做强工业经济必须注重创新,优化结构,科学布局,改善环境。
魏国钊代表说,2008年,我市财政预算收入预计达到320亿元,科技投入计划支出14398万元,虽然比2007年增长了12.6%,但是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的目标和要求还不适应。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市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实现转型,加快科技兴市步伐。
李兴旺代表说,铝工业和耐火材料是郑州市的支柱产业,但是,根据目前我省已探明的铝矿储量,只够两个行业五年的生产,五年之后,这两大产业都将面临倒闭和关停的局面,建议政府未雨绸缪,在加大铝矿资源治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实现铝工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为郑州市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兴旺代表提出,郑州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市政府在加快东部郑汴产业带发展的同时,要重视郑洛工业走廊建设,通过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调整产业布局,避免全市县(市)区之间因争资金、争项目出现重复建设,政府要根据县(市)区现有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对工业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实现郑州东西两翼协调发展。
民营经济已占到郑州市经济总量的近60%,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的尹爱萍代表提出,建议政府通过完善现有的郑州市产权交易中心的功能,加快建立产权交易平台,出台产权交易管理细则,为民营企业进行产权、资金、股份、技术、人才交易提供平台和制度,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样来自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薛景霞代表建议,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建立规范高效、公正透明的政务运转机制,为经济发展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软实力入手
2008年,是郑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攻坚年,这项工作自然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
任慧军代表提出,目前,郑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现在有两个突出问题影响着创建工作,一个是交通问题,交通违规、交通堵塞现象比较普遍,电动车、自行车管理不到位;二是环境卫生问题,主干道卫生搞得很好,而非主干道和背街小巷卫生状况较差。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有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为创建文明城市添力加油。
城市的真正魅力在文化,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蒋剑茹代表说,社区文化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方面,居民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在先进文化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社区和城市更加和谐。建议政府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在每个街道建设一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市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关照华代表提出,郑州有3600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大市,但不是文化强市,文化精品还不多,文化产业还不强,建议政府加强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增强郑州的软实力。
政府领导表态:意见、建议要逐条落实,尽快向代表答复
“郑州的发展凝聚了人大代表的心血,感谢代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支持!”代表发言结束后,李柳身由衷地说,今天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代表向政府提出了50多条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是对政府工作有力的监督,更是有力的支持,使政府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大的动力做好今后的工作。
他表示,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将实行责任制,认真梳理,制定措施,明确责任,开展督察,尽快落实。在办理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人大代表联系沟通,能落实的尽快落实,能办理的尽快办理。对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及时办理的,要及时协调,给代表一个明确满意的答复。
李柳身要求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听取意见为主动征求意见,同时要举一反三,不能只落实在口头上,“欢迎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随时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
不足两个小时,50多条意见、建议,从经济建设到文化建设,从环境治理到新农村建设,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关心下一代 ………一条条建议,一条条意见,透射出人大代表对郑州科学发展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注,对和谐社会的关注,对使命和责任的执着。在美好的春天里他们种下希望,在郑州健步前行的道路上,他们期待着喜悦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