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代表的发言为什么赢得阵阵掌声——记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赵明恩

2008/8/12
 

 

  “我要代表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感谢政府感谢党!农村要发展,各类保障措施必须跟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村发展的一大心病啊!我在基层调查时发现不少地方的乡镇医院存在医生少的问题,而医学院的毕业生通常不愿意去乡镇医院。我正想把这个问题反映给中央,温总理报告中就已经提出鼓励医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感谢国务院!感谢共产党!”赵代表情真意切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人民日报》2008-03-0806)

  这是35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河南代表团审议温总理工作报告时的情景,发言者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赵代表的发言之所以赢得阵阵掌声,是因为他的发言代表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心声。

  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赵明恩这已经是第四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谈到这些年农村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竹林的变化时,他深有感触地说,这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26年前,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种地靠天收,吃水贵如油”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春风一样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吹到了竹林这个小山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赵明恩看到了希望和机遇,他带领竹林人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历经艰辛,使竹林经济社会不断实现新跨越。如今,竹林镇是一个拥有82家企业的新城镇,全镇人均收入达8100元。2002年,竹林镇被联合国有关部门确定为可持续发展试点镇。2005年,竹林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吃水不忘挖井人,赵明恩和富裕起来的竹林人时刻牢记着党的恩情。31,带着感恩的心和全省人民的嘱托,赵明恩踏上了赴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列车。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飞驰而过的田野,他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竹林的情景,他们是那么地关注和一直关心着竹林的发展,竹林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他心潮澎湃:感谢党,感谢政府!一定要把竹林人对党中央的感恩之情带到北京,一定要把98百万河南人民的心愿带到大会。

  35,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听取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赵明恩很是振奋,他说:“过去的五年,是农民日子最舒心的五年。农业税取消后,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被终结。还有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已开始大为缓解。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政府用事实告诉了广大农民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什么叫以人为本。”作为一个从过去曾是很贫穷的山村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赵明恩深深地了解农民、农村和农业,他的谈话也总是围绕着“三农”问题。他要代表农民兄弟向党和政府表示感谢,也要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

  318,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闭幕,他就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张泉灵的现场直播采访。他说:“我是第四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目前已经有16年了。这些年来我国发展变化非常大。回顾16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来开会,当时亚运村才开始兴建,现在是高楼林立,成了现代化的城市,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火车已经开到了西藏。特别是农村变化更大,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孩子上学免费了,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治病还能报销,这都是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可以说现在农村是家家户户有余粮,吃饭讲营养,穿衣不比城市差,住房也在讲宽敞,原来是窑洞,现在是洋房,部分家庭已经有了自己的电脑、小轿车。特别是我们竹林,原来是个小山村,现在变成了竹林镇,又是国家重点镇、国家卫生镇、国家文明镇、国家的环境优美镇,还得到了联合国的人居环境范例奖。”

  谈起党的好政策给群众带来的这些变化,他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他的眼睛有些湿润。“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是他的肺腑之言。68载的人生风雨,在他那和蔼而坚毅的面容上留下了蹉跎岁月的痕迹。他不愿意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庆幸自己生在了这样好的时代,他要用毕生的心血继续为农民的事业奔波和奋斗。□

 
  

来源:郑州人大工作 作者:向 阳 阳 羽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