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这是国务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已经工作八年时间,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区级人大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责任重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现,应当在树立法治观念,依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科学立法,建设法治政府上狠下功夫,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依法行政,重点和难点都在市县这个层面上。这是因为市县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保证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施行,任重而道远。
我们清楚地看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赋予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大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回顾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及其丰富与发展十多年间的历程,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依法执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出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出了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准,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些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努力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巨大精神力量。
事实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代表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认真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树立法治观念,依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民主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依法公正、独立司法,发展法律服务事业,深化普法教育,逐步把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适应扩大人民民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适应改善民生状态的制度需求。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永远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社会的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等等都与民生息息相关,而且是民生的重要内容。经过五十年尤其是最近三十年的努力,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改革开放中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是严重的问题。在许多地方,贫困仍然是人民幸福的大敌。如何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如何使人民能够获得良好的民生保障,具有良好的民生状态,都必须依赖大量制度的法制化。只有这样,人民的生活才有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如何使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并长期保障,是法治的责任,依法治国要为人民的生命、生存、安全、发展以及其中包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提供法治化的制度支持,首先就要为其提供基本的制度基础。值得欣慰的是,改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生活成为国民的共识,一些市县政府已经把人民幸福指数作为参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构尺。
二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和谐社会是中国古老而弥新的社会理想,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维护和谐社会这一任务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我们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些要求的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为保障。没有依法治国的切实落实,这些目标都无法得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和谐社会一定是在法治国家中建成的,和谐社会从另一个侧面来考察也就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伴的,和谐社会的国家一定是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本身也就是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维系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三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扩大人民民主成为时代的呼唤。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人民民主是目标,但是扩大人民民主必须通过依法治国而得以实现。没有依法治国作为保障,人民民主的快速扩大就可能导致混乱,甚至导致人治和专制,走向民主的反面,最终摧毁民主本身。因此,依法治国对于民主具有保障和促进的双重作用,我们必须在扩大人民民主的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通过落实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来确保人民民主的不断扩大与顺利推进。
四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首先是诚信机制需要法治来建立。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是依靠法律来维系和保障的。第二是历史问题需要法治来面对。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虚假出资问题、商业贿赂问题、偷税漏税问题都需要法治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愈来愈提出更高水平的法治化管理要求。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必然提出更多更高的法治化要求。中国法律在促进对外开放,维护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主权和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竞争,法律上的竞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和根本手段,因此,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是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法治化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对政府依法行政监督,不断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