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将听取并审议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8月13日,我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在省、市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决策部署,千方百计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态势日趋明显。全市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24.3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战危机、保增长”措施有力,成效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力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工业生产逐步回升,跨越式发展十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市呈现出经济企稳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稳定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与会人员指出,目前经济好转的基础尚不够稳固,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外需严重萎缩的局面仍在持续;一些行业和企业还比较困难,就业压力短期内尚难根本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回升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政策推动,内生动力仍然不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下半年要保持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完成全年增长12%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与会人员强调,我们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把改善民生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为此,建议下半年市政府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和各产业内部的结构,在巩固优化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低消耗、高效益、可持续的产业。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全面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水平。
(二)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做好粮食等农产品收购工作和市场调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生猪、肉禽和奶业生产,保持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抓紧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不断拓宽消费市场;加快实施农村道路、电网、通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三)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细则,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的机遇,淘汰落后,鼓励创新,促使企业主动转型升级。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强力推进郑州新区建设。一是加快完善概念性规划,抓紧完成总体战略规划、各专项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二是在全面启动规划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对外宣传和推介,充分展示郑州新区整体形象,增强对海内外投资的吸引力。三是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投融资平台和人才建设平台,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加强招商策划工作,以集群项目招商、产业链项目招商为主要方式,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尽快形成新区开发建设热潮。
(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黄河公铁大桥、郑徐客运专线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完善手续,争取早日开工。二是强力推动旭飞液晶玻璃基板、中大生物化工、海马汽车、日产第二工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卷烟生产基地、登封华润电力二期等工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建设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二期、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尽早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物流分拨、集散中心。四是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要完善联审联批制度,集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强项目建设中的督导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六)、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加大省、市确定的“十大实事”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把市属国有和集体破产、困难企业的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加快全民医保的进程。三是加快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养老”工程。四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