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李宪召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汇报2009年以来我市“战危机、保增长”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在积极贯彻中央和省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同时,按照“以建补工、以三补二、以内补外、以轻补重、以高补低”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规模、应对金融危机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措施,以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1074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双百计划”项目为主要抓手,科学部署、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完善机制、联动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战危机、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省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今年,省市两批重点建设项目共254个,总投资6126.5亿元,年度投资目标999.8亿元,计划开工86个项目,竣工61个项目。1-9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超额完成投资目标和开工目标任务,完成投资771.4亿元,为年度投资目标的77.2%,同比增长1.1倍。7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计划的82.6%。29个项目已竣工,占计划的47.5%。
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增长强劲。两批省重点在郑项目98个,总投资3156.4亿元,年度投资目标673.1亿元,计划开工项目30个,竣工19个。截至9月底,累计完成投资460.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68.4%,同比增长1.7倍。2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占计划的90%。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天瑞集团日产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郑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郑州段等8个项目已竣工;赵家寨矿已进行竣工联合试运转,海马15万辆轿车生产线样车已试生产;石武客专、黄河公铁两用大桥、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扩建等项目已形成月投资超亿元的施工高潮;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新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郑州段、机场站坪及联络道工程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中烟卷烟生产基地、中粮郑州工业园、恒天河南载货汽车基地建设、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选址、土地报批、项目审批等各项前期工作。
市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两批市重点建设项目156个,总投资2970.1亿元,年度投资目标326.7亿元,计划开工项目56个,竣工42个。1-9月份完成投资31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95.2%,同比增长50.4%。4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计划的78.6%。快速公交首期工程(BRT)、嵩山路-黄郭路-南三环路立交、吴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郑煤集团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沃尔玛大型购物广场旗舰店等21个项目已竣工,市污泥处置利用工程正在进行试运行,郑西客运专线将于年底竣工;日产第二工厂、西绕城公路改建、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治理、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综合服务楼正在加紧施工;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花园口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文化路-东风路下穿式隧道、市图书馆新馆、市档案馆、市殡仪馆等项目顺利开工;郑汴物流通道项目正在加紧进行征地拆迁工作;客运南站、二中南校区改造、市中心医院地下停车场正在进行监理和施工招标;客运北站、京广路拓宽改造、京广路北延沙口路及沙口路道路工程等项目正在进行可研、初设等前期手续报批工作。
(二)“8511”投资促进计划和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9月底,我市列入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的77个项目,已开工45个,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73亿元。其中:第一批项目累计完成10.24亿元,占新增计划的75.4%,已开工项目143个(含部分打捆项目,下同),开工率100%,配套资金落实率100%;第二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3亿元,占新增计划的55.2%,已开工项目58个,开工率87.9%,配套资金落实率78.6%;第三批项目累计完成1.26亿元,占新增计划的32.6%,已开工项目40个,开工率67.8%,配套资金落实率91.8%。
(三)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和“双百计划”项目进展情况
在省政府组织实施的全省1074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简称1074项目)中,我市共有183个项目入选。截至9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4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4.3%。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5万辆车用节能高效发动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年产6200架高端液压支架等6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旋挖钻机、垃圾压实机等工程机械系列产品等28个项目建成投产。入选省“双百计划”的郑州日产中牟工厂年产4万台多功能轻型商用车新车型项目、河南辉煌科技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装置项目等35个项目,总投资4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8亿元,截至目前共争取到省专项资金7280万元。
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市人大的指导帮助下,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快,主要特点是:
(一)思想更加重视、组织更加严密
新年伊始,市政府即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分别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重点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领导。近期,市政府又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适当提高了年初确定的年度投资增长目标,并将重大项目第四季度投资的目标任务逐一分解到每个单位和部门。王文超书记、赵建才市长对重点项目建设十分关心,经常亲临项目建设现场视察指导、听取汇报。其他市领导按照工作分工,逐个项目抓推进,逐项工作抓落实。市人大对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高度关注,从7月下旬开始,组织代表兵分五路对“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项目进行全面视察、调研。市人大的视察活动,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都把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机制更加完善、推进更加协调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的通知》,着力对重点项目的谋划、遴选、要素配置、协调推进和监督管理五大机制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对全面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出台了《关于建立全市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的通知》,通过抽调专人、集中办公、限期办理、协调推进的方式,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审批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也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使上下之间、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更加协调顺畅,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
(三)督导更加有力、方式更加灵活
坚持市级领导干部包干督导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督导协调力度。坚持“三会二报”制度,定期召开例会、专题会、协调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掌握项目建设动态;通过专报、简报等形式,及时分析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协调调度意见。5月中旬,由赵建才市长等市政府领导同志带队,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充分运用各种监管手段,有效解决了石武客专4家公司拆迁补偿、郑州至安阳中石化成品油管道二期中牟段征迁、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改扩建荥阳汜水、巩义站街、孝义拆迁补偿、省妇幼保健院阻工等一批重大问题。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领导小组,围绕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先后组织开展了4次督导检查工作,对加快项目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服务更加高效、配合更加密切
出台了《关于重点项目建设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方案》,把项目审批、办事效率、建设环境纳入效能监察,对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省、市170户重点企业,市政府派驻78个工作组,提供上门服务,截至9月底,全市共收到重点服务企业反映问题1582个,已解决到位1503个,问题解决率达到95%。各级各部门按照企业服务年活动的要求,积极主动为重点项目建设靠前服务。通过采取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限时办结等措施,建立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计划开工的项目,发改、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根据需要随时召开联席办公会,专题研究项目各个环节的审批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到随到随批。
(五)招商更加主动、融资更有成效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全面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国内外优势企业的战略合作,成效显著。截止9月底,全市共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69.7亿元人民币,增长52.2%,完成全年目标的93.4%。积极参加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港澳行、第四届中博会、2009豫粤产业转移合作共赢洽谈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8月上旬,王文超书记和赵建才市长分别带队,开展了“南下北上”大招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与中粮集团、中石油、中国电力、中航集团等大型央企和杉杉集团、广东美的、恒大集团、王府井百货、希尔顿国际酒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签约项目154个,签约金额达1300多亿元。融资能力进一步加强,前三季度,省下达我市的1400亿元新增贷款目标,已完成1237.85亿元;9家金融机构去年底给我市的2480亿元授信额度,已累计到位754.04亿元;11家市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共融资316亿元,已到位262.42亿元,占全年融资需求的83.04%。
三、当前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投资增速震荡回落
尽管今年以来,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但三季度的增速却有所回落。6月份当月增速已达41.1%, 7、8、9三个月则分别下降到27.2%、 26.9%和37.5%,主要表现在工业投资增速明显下滑。1-9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75.5亿元,同比增长35.1%,分别较1-8月和1-7月回落5.4、5.2个百分点。
(二)部分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开工率较低。全年计划开工项目77个,计划总投资230亿元,截至9月底仅开工45个,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6%。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配套资金到位率尚未达到国家要求。
(三)一些项目前期工作滞后
主要原因:一是受市场低迷影响,一些企业对项目建设的信心不足。二是部分需要国家、省审批和核准项目,程序较复杂,时间较长。三是市级联审联批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责任,提高审批工作效率。
(四)部分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困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成为共性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因信用评定等级较低,难以获得贷款,项目已停建;部分企业因贷款未能全部落实,项目竣工延期。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个别部门和单位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主动配合不够,甚至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等问题、也存在工作不力、监管不严、阻工闹事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四、下一步要着力强化的主要措施
按照市人大“战危机、保增长”重点项目视察组的要求,根据我市经济运行工作会议 “决胜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部署,我市将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一切困难,把狠抓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利用当前大好的施工季节,全面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高潮,切实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大项目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坚决做到“目标任务、重点要求、关键措施、时间进度、责任人员”五明确,督促项目单位制定施工网络计划,抓紧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尽可能多地完成投资和实物工作量。全年确保省市重点项目、“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和1074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000亿元、230亿元、210亿元以上;确保去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项目全面完成;在加快今年新增1300亿元项目和第三批新增700亿元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确保今年第四批800亿元项目按国家要求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继续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由发改、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抽调专人,集中研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中的重大问题,对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类手续实行限时审批,促使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二)进一步缓解各类瓶颈制约
一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政、银、企合作,进一步争取各类银行机构的信贷支持,督促落实贷款协议,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400亿元以上。继续抓好中央资金争取工作,加大项目跟踪和对口衔接汇报力度,尽可能多地取得上级支持和倾斜。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和国内外强势企业集团的合作,全面落实各项重大战略合作协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合作伙伴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各类政府融资平台,统筹优势资源,不断增强投融资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建立投资基金、实施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打破垄断,降低门槛,激活民间投资。二是全力保障土地供应。加强内部挖掘,积极盘活存量,通过大力开展耕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着力解决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重点项目用地指标不足问题。三是优先保障环境容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重点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同时,强力推进排污权交易,用经济办法解决环境容量紧缺,优先保障重点项目。
(三)进一步强化督导协调
一是继续推行领导包干督导重点项目制度,把重点项目的督导责任全面分解落实到相关领导身上,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对施工进度慢、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及时予以查办,督促其限期改进工作、解决问题。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工程建设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优化设计、优化施工组织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项目施工的科技含量。三是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对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和督促检查。严格按照各类项目的年度目标任务,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考核。对于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市、区)或主管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于行动迟缓、工作进展缓慢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四是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环境责任制,达到一般问题不出县(市、区),大问题不出郑州市。采取委派人员入驻蹲点、现场巡查、跟踪监控等措施,把阻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采取县(市)区领导分片包干、“警企共建”、专项治理等措施,预防和遏制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挠施工等行为的发生。
(四)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谋划
围绕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要求,在全国综合交通枢纽、能源基地、重大产业基地建设、重点产业振兴、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等方面,超前谋划、有效对接,筛选论证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建设项目,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支撑力。
市人大历来高度关心和重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每年都要组织代表深入建设工地视察、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真诚期望市人大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继续给予批评、指导和关心、支持。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关于对市人大“战危机、保增长”工作视察情况通报中有关问题落实情况的回复 (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