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去年10月,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情况汇报,作出了《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汇报”的审议意见》(以下简称《审议意见》)。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特意在常委会会议中安排了听取《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汇报的议题,了解《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对《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听取汇报,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议意见》要求我委负责督促落实,为此,我委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采取调研督查与代表视察相结合的形式,督促市政府全面落实《审议意见》。特别是以22所中小学建设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督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尚有勇副主任与本委杨仁甫副主任对22所新建学校逐一进行了实地调查,甄新阳主任对重点学校进行摸底调研,召开教育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部分人大代表、新闻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了解22所新建学校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委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领导,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于5月24日对22所新建学校进行了全面视察。视察分为四个组,近70人参加,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副主任李保山、主永道、尚有勇带领,划片包干,现场询问、现场听汇报,对新建学校逐一进行视察,侧重在资金、土地、工程进度、师资配备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询问和了解。本次视察声势大,影响深。既看到了市、区两级政府建校的决心和已经取得的进展,也发现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些问题当场得到解决,促进了新校建设,视察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 经调查和视察了解到,市政府在落实《审议意见》中,态度端正,工作主动,成绩是明显的。一是重视对义务教育的投入。2005年市本级共安排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6313万元,比去年的31513万元增加了4800万元,增长幅度为15%,与200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1.5%相比,高3.5个百分点。教育基础建设投入明显增加。市财政2005年对11所新建初中安排补助资金1.41亿元,目前已到位9100万元。市政府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市政府安排的场馆建设资金3000万元已全部到位。以政府投入为主,其他为辅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二是《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已于5月份提交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一审,二审、三审将要进行,年内有望颁布实施。《郑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初稿已经形成,该规划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目前正在收集各项基础性数据。三是新建15所初中、小学九月份可以招生,市教育行政部门又挖掘潜力,增加招生能力,超班额、超容量办学问题今年将有所缓解。教学用房改为商业用房的问题已引起重视。四是教育体制改革和课程,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严格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取得了明显成绩,2004年全市小学生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1.45%。五是在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困家庭子女实施“两免一补”,“两免一补”经费主要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已于2004年底前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定危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六是22所新建学校多数进展情况良好,目前19所学校已开工建设,其余3所学校除中原区购买郑州一商技校改建为秦岭路小学,该校在本月稍加改造即可投入使用,仅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所学校仍在待建之中。 二、存在问题 (一)义务教育的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基础建设的欠帐问题仍十分突出。教育费附加没有完全按《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使用,比较多的用在了高中和职专的建设。 (二)22所新建学校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突出。新校建设按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总投资60440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14100万元,区财政拿7853万元,贷款34787万元,其他资金3700万元。截止视察时已累计完成投资15723万元,市财政虽然目前已到位9100万元,但下余5000万和各区计划3.4亿多元的缺口都要靠贷款解决,目前还没有着落。这样大的资金缺口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新校建设进度。 (三)今年初中、小学入学难问题仍将存在。虽然新建了22所初中、小学,但从总量上看,初中、小学的学位仍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新建的22所学校中的一部分远离市区,不能成为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加之市民择校心理仍比较强。因此,超班额、超容量办学问题今年将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四)教学用房改为商业用房的问题清纠力度不大。 三、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搞好义务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继续不断地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对义务教育的需求,政府必须给予保障。在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要按时、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依法进行征收、管理和使用。 (二)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抓好薄弱学校的建设,搞好校长的选调和教师的调配。促使各初中、小学均衡发展。特别是对22所新校要选配好校长和老师,并加强对新招聘教师的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好大班额、超容量问题。 (三)要抓紧《郑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尽快付诸实施。 (四)《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出台后,要尽早做好宣传和实施工作。今后每年要有计划地安排新校建设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目前存在的入学难问题。要确保22所中小学在年底全部建成,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的四点意见:一是确保年底完工;二是确保资金到位;三是确保工程质量;四是确保师资配备,予以认真落实,给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严格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流失,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2005年6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