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情况报告
——2009年12月15日在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2010/1/28
 

郑州市地方税务局局长  吕太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现将郑州市地方税务局2009年税收征管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税收征管主要工作情况
  我局现有干部职工2265人,设18个基层征收单位,108个基层税务所,负责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十税三费”的征收管理工作。目前,管理服务纳税人18.6万户。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4132户,其他内资企业及分支机构7.2万户,各类外资企业1201户,个体工商业户10.9万户。1994年建局以来,累计组织税收750.43亿元,年均递增22.46%,连续两届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地税部门牢固树立税收风险理念,努力强化信息管税,不断深化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在艰难形势下实现了税收平稳增长。
  (一)克难攻坚,全力以赴保增长
  2009年,我市经济税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地方税收一直负增长,且整体进度严重落后于时间要求。1月份税收降幅高达28.5%,3月底慢时间进度4.5个百分点。面对艰难形势,全市地税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战危机,保增长”的系列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克难攻坚,较好地实现了收入工作态势的逆转。税收进度从4月份开始加快,7月底赶上时间进度,11月底超时间进度5.93个百分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先后多次予以肯定并做出重要批示。
  一是靠过硬的措施保收入。制定下发了《加强征管,挖潜增收,保持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意见》,共分6大项21条税种管理措施和6条税收征管措施,分地域、分行业、分税种、分税目明确挖潜增收措施,为组织收入工作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二是靠坚强的组织领导抓收入。先后12次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4次召开县(市)区地税局长会,多次组织市局领导到重点单位分头调研、督导和解决问题,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单位单纯为完成任务而盲目组织收入的问题,以及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上不去、畏难情绪大、大局意识弱化的问题。
  三是靠科学的工作机制管收入。加强税收计划管理,逐月层层下达税收计划,逐月通报收入进度,逐税种、逐税目分析比对,及时解决收入难点、热点问题。完善调研督导机制,把基层收入工作与包片领导、包点处室捆绑,同评价、同考核、同奖惩。
  四是靠积极的工作氛围促收入。在全系统开展了“两讲两为”即“讲大局,为政府分忧;讲奉献,为国庆献礼”活动,4月份停止休假和节假日休息,5月、6月实行无会月,形成了全力以赴抓收入的良好局面。
  五是靠深度的税收分析挖收入。全面开展经济税源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加强与政府经济主管部门的信息交换,强化与周边省会城市的比对分析,数据分析与政策变化、征管措施、税务稽查等紧密结合,查缺补漏,挖潜增收。
  (二)务精务细,做实征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源户籍管理,认真落实《加强征管,挖潜增收,保持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意见》,组织对16个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督导,摸清了相关税收存量、增量和潜在税源底子。开展楼宇经济税源清查,共清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及区域性设施272个,清查出未及时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896户。元至11月,全市新办税务登记2.27万户,总户数比去年同期净增加8908户。依托税务管理操作平台,建立税负比对通报机制,对全市个体纳税前30名和娱乐业、洗浴业、美容美发业纳税前20名纳税人,逐月采集数据、逐月比对分析,按季发布通报,为科学调整税负提供了依据。强化对评估结果与申报征收、税款缴纳的比对分析,开展政府投资项目辅导性评估,共评估纳税人24510户,经评估有问题纳税人4020户,评估税款4.14亿元。耐火材料行业纳税评估模型被评为全国“百佳纳税评估案例模型”,深化国地税协作的征管经验在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三)找准抓手,着力强化信息管税。按照“信息管税”的工作思路,以“项目管理”为主线,以“网络在线开票”为核心,以“票表比对”为抓手,全面推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现了网上登记、网上开票、网上申报和网上征收。目前,该管理模式在全国领先,受到总局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国家级媒体先后作了重点报道。优化网上申报程序,实现了同城开票,网上申报纳税人可以跨区、随时就近选择办税服务厅,领取完税凭证,新增网上申报1.75万户。优化发票真伪查询系统,增加了开具金额校验,开通了完税证真伪查询,发票查询量累计达到495万次,日查询量峰值达到11万次,通过真伪查询发现异常发票信息24万条。推广POS机刷卡缴税及税银联网,完成交易金额1.83亿元。
  (四)三位一体,强力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以全省打击发票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活动为契机,在省会主流媒体曝光了100个使用假发票的纳税人名单,以及10个典型案例,举办了发票二次摇奖颁奖仪式,掀起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构建了“打击、宣传、兑奖”三位一体的发票管理新格局。元至11月,共查处涉嫌兜售、使用假发票行为958起,查补税款、滞纳金、罚款1144.7万元;与公安机关联合行动8起,捣毁售假窝点16个,收缴假发票97.59万份、假发票宣传卡片10万余张、伪造印章1017枚,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刑事拘留32人,治安处罚2人,移送起诉11人,飓风行动查处案件177件,查处税款、滞纳金、罚款252.6万元。郭庚茂省长、李克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赵建才市长等省市领导先后多次给予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五)服务大局,稳步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一是贴近企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确定251家重点服务企业和144家领导重点联系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7.9万份,走访企业11971户次(其中领导走访重点联系企业2877 户次),为企业提供经营信息1179条,搜集各种意见及问题695个,已解决634条,不符合政策规定49个,帮助2户企业协调资金510万元。二是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出台了《关于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意见》,编印发放《税收优惠政策汇编》10万份,为1525户企业减免税款1.56亿元,为1.63万名个人减免税款0.38亿元。三是优化纳税服务手段。做好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推行个体登记免填单制度,开通“税务通”短信平台,拓展了服务广度和深度。加强纳税辅导和政策辅导,开展纳税辅导2.5万人次,举行税收政策发布会1934场次,参加培训4万人次,发放政策宣传辅导读物8万余份。四是改善办税环境。开展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目前新改建的2个规范化办税服务厅已经投入使用。提出了“百所规范化建设”目标,制定了《加强基层所建设与管理工作规划》,完成了8个规范所和14个修缮所建设。五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先后5次对税风税纪、税容税貌、办公办税等进行明查暗访,共查访办税服务厅、基层所96个(次)。在全市行风评议中,以98.6%的综合满意率位列50多个行政部门第2名,被市政府授予“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六)内外并重,不断提升税收执法水平。在内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开展了基层所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岗责配置工作,对6类执法岗位55个考核指标进行了配置,涉及执法人员1073人,签订责任书1412份。以税收执法责任制计算机自动考核为抓手,人机结合,实施税收执法全程监控和考核,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元至11月累计考核执法行为374.7万次,纠正过错行为2873个,追究过错责任284人次,执法正确率达99.93%。在全面开展税收执法检查自查的基础上,对4个县区局进行了重点检查,纠正问题31个。在外部,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公开表彰了2008年度地方税收诚信纳税100强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先进单位及个人。开设了“阳光地税”税收宣传专栏,定期宣传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地税工作亮点,目前已组版发表47期。举办了“发票、税收、民生”发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税收宣传活动,编印发放各种税收宣传资料10余万份。“换位体验、服务民生”系列税收宣传活动被评为全国税收宣传月优秀活动项目奖。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共检查纳税人708户,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1.53亿元,占全省稽查收入的11.68%。
  二、地方税收运行情况与分析
  (一)地方税收完成情况
  元至11月,全市累计组织各项收入147.36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1.7亿元,同比增长14.2%;市县级税收完成108.24亿元,同比增长11.6%。
  (二)推动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房地产市场回暖,使房地产和建筑业成为推动地方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1-11月,房地产业税收完成41.74亿元,同比增长21.4%,占地税总量与增量的比重分别达29.5%和41.8%;建筑业税收完成27.48亿元,同比增长41.2%,占地税总量与增量的比重分别达19.4%和45.5%。其中,“石武铁路”增收3.53亿元,“郑西铁路”增收0.75亿元。房地产和建筑两大行业弥补了工业税收减收,拉动税收增长10.85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生产回暖,工业税收降幅逐步缩小。1-11月全市工业税收完成30.01亿元,同比下降7.41%,降幅分别比一、二、三季度末收窄17.83、9.85和5.67个百分点。
  三是全力加强征管,挖潜增收,增收效果明显。推行房地产一体化管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累计增收7.45亿元;推行“财产行为税管理程序”,11月份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5.4倍,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倍多;开展发票与申报信息差异比对,增收1070万元;加强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续管理,增收4800万元;制定行业税负警戒线,加强长亏不倒企业、低零申报企业所得税管理,增收4700万元。
  (三)影响税收减收的主要因素
  一是金融危机对工业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冲击较大。预计全年工业制造业税收同比下降12%,减收2.5亿元;电力业税收同比下降10%,减收0.2亿元;交通运输业税收同比下降3.5%,减收0.2亿元。
  二是资源依赖型区域税收持续负增长,带来较大的减收空间。上街、巩义、登封等资源依赖型区域税收持续负增长,前11个月累计减幅分别为21.5%、8.8%和2.9%,减收空间较大。全市220家小煤矿停产整顿,预计年底前影响税收2亿元。
  三是宏观政策调整及结构性减税政策造成税收减收。下半年,国家适度控制贷款增长规模,调整贷款投向和结构,投资增速和新增贷款双双回落,对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税收产生了一定影响。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以及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政策调整等,预计全年减少税收5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结构不尽合理,地方税收过度依赖房地产业。近年来,房地产和建筑业一直是支撑我市地方税收的支柱,税源基础相对单一,税收增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税收大幅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今年下半年税收产生“拐点”并逐步实现增长也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拉动。随着我市大规模房地产项目的逐步趋缓,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在新的替代产业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势必对税收稳定增长构成很大的潜在风险。
  (二)税源存在交叉,给日常税源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随着税收任务的逐年增加,税收管理法规关于属地管理的原则难以落实,税源管辖权问题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多,给日常管理工作增添了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三)政府部门综合治税机制有待加强。我市早在2006年就开始建设经济税源平台,但由于部门间信息化程度,以及社会经济指标口径不一等问题,涉税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不够,制约了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四)财税库银联网尚未解决,网上申报推广不彻底。目前,郑州市区个体纳税人已全部实现了银行划卡缴税,非个体纳税人48%采取了网上申报缴税,六县(市)税银联网工作也正在试运行。为全面推行网上申报,实现税款实时划缴,降低征纳成本,亟待实现财税库银横向联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并及早谋划明年税收工作。贯彻市委市政府“决胜四季度,打赢攻坚战”的决策要求,遵循省政府《严格依法治税规范税收秩序的意见》,牢牢把握收入工作原则,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实现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11月份调研月活动成果,根据经济形势、税源状况、企业经营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发展变化,着手制定《2010年加强征管,挖潜增收,保持地方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意见》。
  (二)强化风险管理理念,加强税源基础管理。建立数据交换比对机制,加大税务登记、变更、注销等信息真实性的比对核查力度,探索出台加强楼宇经济税收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三级巡查税源管理办法》,依托税务管理操作平台,实现税源巡查管理的自动化和批量化。提高基层税源分析、收入预测能力,探索建立科学的税收管理员岗责考核评价体系。对集贸市场实行分级监控,加强对装饰、建材、钢材、家具、服装行业个体纳税人的定额核定管理,推进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管理精细化。
  (三)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发挥信息管税效能。做好全省网络发票试点工作,探索“以票管税”和“信息管税”相结合的新型发票管理模式,建立多渠道、立体化的“发票认证系统”,实现发票循环渠道的闭合。全面增强网上办税功能,年底前市区所有非个体纳税人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稳步推行县(市)税银联网,并在全市上线POS机刷卡缴税。完成纳税评估子系统优化工作,实现纳税评估税款与申报征收客户端的关联,深化纳税评估。提升通用查询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水平,建立“三级联动、分层递进、有机联系”的决策分析机制。
  (四)提高税政建设水平,规范行业税种管理。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系统优化工作,完善土地、建筑和商品房销售一期工程,上线二手房转让、其它不动产销售、不动产出租和物业管理二期工程。加强与财政部门协作,健全项目信息传递、投资项目登记、税款入库监督和财政拨款扣税制度,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税收管理。加强交通运输业税收管理,实行月报制度,并逐户对货运业自开票纳税人进行“表票比对”。构建“新车入户国税局代征、旧车审验公安局代征、保险扣缴、重点路查和地税自主集中征收”五位一体的车船税管理模式。加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长亏不倒、低申报、零申报企业的所得税管理。稳步推进个人所得税管理软件、12万元高收入自行申报软件应用,提高全员全额申报比例。
  (五)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提升纳税服务能力。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纳税服务需求,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坚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促进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合理转型,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全面加强基层所建设和网上税务局建设,完善办税服务厅功能,探索建立自助式办税服务厅,不断提升办税能力和纳税服务水平。
  (六)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树立良好地税形象。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地税文化,引导税干敬业奉献。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及时通报情况,曝光突出问题,促进地税干部工作作风、仪容仪表、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地税良好社会形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地税部门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励精图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