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汇报”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

2006/11/9
 

——2005年6月21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上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  司福亭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就《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的汇报”的审议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关于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我市市本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三个增长”基本落实。2000年至2004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及生均公用经费连续5年实现增长。2005年市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市本级全年共安排预算内教育事业费36313万元,比去年的31513万元增加了4800万元,增长幅度为15%,与200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1.5%相比高出3.5个百分点。
  (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有所增加。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区新建22所中小学,以缓解市区入学压力,2005年安排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41亿元,目前已到位9100万元,为迎接由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加快中学体育场馆建设,从2003年至2005年,市政府安排场馆建设资金3000万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到位。
  (三)教育费附加收支情况。自1986年我市开征教育费附加以来,教育费附加对我市改善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教育基本建设资金不足,近几年来大部分教育费附加收入都用在了基本建设上。如,2003年,教育费附加实际支出10767万元,其中用于重点项目切块资金5700万元,用于一般学校基本建设投资1730万元,拨付市内各区2745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支出600万元;2004年,教育费附加支出11503万元,其中用于四所高中建设和25中校舍置换7500万元,用于一般学校基建1497万元,拨付市内各区2502万元。
  (四)教育投入机制。我们着力建立政府为主,其他为辅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贯彻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小学45所,在校生21190人,占全市小学生在校人数的3.68%;初中35所,在校生29619人,占全市初中在校生人数的6.67%。同时,市政府将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投入机制。
  二、关于制定教育发展规划
  (一)抓紧制定《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使我市城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有法可依,彻底改变学校建设滞后城市发展的现状,确保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证中小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起草了《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已于5月份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并通过一审。
  (二)教育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1、《郑州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此项规划是我市教育事业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目前,《规划》初稿已经形成,预计7月中旬定稿。2、《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定点专项规划》。这是《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配套规划,《规划》将根据未来15年郑州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编制2005年到2020年长达15年学校建设的布局定点规划。为保证规划编制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了以龚立群副市长为组长,市直各相关局委负责人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该专项规划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目前正在收集各项基础性数据。
  三、关于22所中小学校建设
  (一)22所中小学校建设进展情况。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市区内新建22所中小学校”列入2005年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专门成立了新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新校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19所学校已开工建设,其余3所学校除中原区购买郑州一商技校改建为秦岭路小学将在本月稍加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外,另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所学校已变更校址,预计6月底正式开工建设。22所新建中小学校预计15所学校能够在今年9月份招生。
  (二)新校建设投资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22所学校总投资60440万元,其中市财政补助14100万元,区财政7853万元,贷款34787万元,其他资金3700万元。截止到目前市财政资金已到位9100万元,区财政资金3280万元,其他资金8098万元,目前尚有缺口资金39962万元。市、区两级政府正在积极筹措资金,争取新校建设如期竣工。
  四、关于超班额超容量办学和教学用房改为商业用房问题
  (一)解决超班额超容量办学问题。由于我市学校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形成了学校数量不足,班额过大,超容量办学的局面。2004年,由于城市学龄人口激增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使入学矛盾集中凸现出来,出现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入学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新建22所中小学,22所中小学预计有15所今年9月份可以招生,其中,小学一年级增加36个班,1620个学位;初中一年级增加66个班,3300个学位。二是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今年政府办初中比去年增加计划招生32个班,增加1600个学位。三是坚持“免试”、“相对就近’,“平等受教育”的原则,认真做好小学、初中入学人口的登记审定工作,严格招生纪律。通过这些措施,入学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是,今年市区小学的入学人口比去年增加1421人,初中入学人口增加2933人,加上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以及市区某些地段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和学生择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控制大班额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入学矛盾依然严峻。
  (二)关于教学用房改为商业用房的清理情况。学校房屋改为商业用房有其历史原因。早在1989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鼓励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我市的校办产业、临街房屋出租相继产生。据统计,市直学校存在出租房屋的学校九十年代为50所。后来,经过清理,有出租房屋的学校减少到30所,学校出租房屋面积逐年下降。同时,我们加大了学校房屋租赁收入的经费管理力度,严格要求学校房屋租赁收入全部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监督学校将房屋租赁收入主要用于学校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校舍维修、设备装备等方面。截至2004年底,共上缴财政房屋租赁收入733万元。从经费使用情况看,70%用作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30%部分用于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学校房屋租赁的监管力度,督促学校尽快将商业用房改为教学用房,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缓解市区入学压力。
  五、关于教育改革和防止学生辍学流失
  (一)教育体制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我们着重抓好三项改革,即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的改革。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前文已讲过,不再赘述。在管理体制改革上,逐步落实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市区接收的企业办初中,全部交区级政府管理。新建初中,采取以区政府为主,市政府适当补助,建成后由区政府管理。现由市政府管理的初中,准备在适当时候下放区政府管理。
  (二)课程改革。2001年金水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到2003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部实施新课改。为了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的精神,结合郑州市实际情况,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改革配套政策,搞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课程等五种实验,全力推进课改工作。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选好一个校长,配好一个班子。2002年以来,共选拔聘用了13名正校级干部、35名副校级干部,基本做到了学校满意、群众满意、社会满意。二是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2003年以来,我市中小学校全部开展了按编定岗、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工作。目前,聘用制已成为中小学校的基本用人制度。在教师的录用上,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今年新建2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求新进教师全部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办法。三是实施“名师工程”。2004年教师节,我市首次评选并命名了101名“名师”,这一工程还将继续坚持下去,通过“名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四)严格学籍管理,防止学生辍学。2004年全市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1.45%,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做到依法治教;二是在控辍方法上,讲究针对性和灵活性;三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四是建立制止学生辍学的流失机制;五是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严格学生用书制度,坚决查处乱收费案件,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学校乱收费而辍学。
  六、积极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扶贫助学力度。2004年,市教育局联合市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郑州市中小学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我市农村中小学在各个阶段的助学政策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办法。一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特困家庭子女实施“两免一补”;二是对于当年考入高中的特困家庭学生一次性补助2000元;三是对于当年考上本、专科高校的特困家庭学生一次性补助5000元。为保证《方案》落实,对经费渠道作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经费主要由各县(市)区财政负担;考取高中的学生,市级财政每生补助700元,县财政负担1300元;考取高校的学生,市级财政每生补助1500元,县财政负担3500元。
  2004年至2005年,市级财政用于补助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入学资金达到461万元,每年救助中小学在校贫困生2.6万余人次。
  (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2003年2004年我市共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483个,涉及学校282所,消除危房28.17万平方米,维修、新建校舍32.85万平方米,投资1.08亿元。资金采取中央、省、市、县财政配套解决的办法,其中,中央、省补助1822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3152万元,其余由县级财政和自筹解决。2004年底提前两年超额完成了省定危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上汇报,请予审议。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