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全面了解全市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四进”)工作进展情况,加大对重大项目“四进”工作的监督力度,促进全市投资持续稳步增长,进一步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10月13日,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在市发改委和管城区、惠济区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先后赴管城区、惠济区对地铁二号线向阳路站、惠济区格力电器仓储等项目进行了实地视察。视察组深入到项目工地现场,察看项目进展和施工情况,听取当地有关领导、企业负责人情况介绍;之后召开会议,听取市发改委关于全市重大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十二五”规划工作情况的汇报,进行座谈发言。视察组充分肯定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推进重大项目“四进”过程中所做出的大量工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推进重大项目“四进”是市委确立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市和建设幸福郑州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从视察情况看,市政府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重大项目“四进”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重要支撑力和拉动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共谋划“四进”项目679个,总投资8894亿元以上。已正式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各类规划的项目130个,总投资2046.6亿元,其中获得国家和省支持的各类资金22.2亿元;此外,有434个项目已获得相关部门初步认可,其余115个项目也在抓紧衔接汇报。今年前三季度,已有96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57.4亿元;竣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23亿元。总体上看,谋划的“四进”项目呈现出数量多、投资大、质量高、覆盖面广、带动效应强的特点。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和社会项目,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在推进重大项目“四进”过程中,市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精心谋划和大力推进项目“四进”工作。下发了《关于市直部门分包“四进” 项目的通知》、《关于配合市领导向省领导和省直厅局汇报拟申请纳入“十二五”重大项目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和行业特点,也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措施。同时,注重加强上下沟通,努力争取上级支持,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有针对性地谋划上报项目,有序地推进项目“四进”工作。
二是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衔接汇报。实行项目“四进”工作市级领导分工负责制,明确市直责任单位,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去年以来,市领导多次带队赴京、赴省,向上级有关部门当面汇报和沟通。根据有关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项目谋划思路,有针对性地对拟进入上级各类规划的重大项目进行调整衔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三是落实各项制度,积极推进“四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联审联批日例会、土地问题日例会等制度和措施,督促协调各有关单位。对已正式进入国家、部委、央企和省各类规划,已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已获得国家和省各项资金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各项手续,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四是拓展融资渠道,化解资金短缺困难。加强与驻郑金融单位沟通协调,指导帮助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上市企业6家(境内5家、境外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5家(境内21家、境外14家),企业上市融资33.03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四进”项目实施的资金需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动项目“四进”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上报的项目正式列入规划难度较大。国家部委和省的各类专项规划有相当一部分要在2012年才能完成,具体项目大多需要逐年申报和审批,能否正式纳入年内难于确定。二是有些领域的总体规划尚未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影响该领域项目的审批。如郑州市矿区总体规划至今尚未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导致一些煤炭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请示迟迟无法获得批复。三是土地和环保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十分突出,加大了部分项目“四进”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重大项目“四进”目标任务圆满或超额完成,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的大好机遇,加强政策研究和“四进”项目谋划。认真研究国务院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迅速把研究成果积极地转化为推动项目“四进”的现实优势和推动力量。进一步抓住工作重点,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规划的衔接,切实找准项目与支持郑州发展的各项政策的切入点、结合点,精心策划“四进”项目,凡拟列入“四进”的项目,应是有把握落地建成的项目;尤其要把急需国家和部委核准备案的“四进”项目作为“四进”工作重中之重,争取这些项目进入上级规划,早日办结相关手续,争取短期内在“四进”项目谋划和运作上取得更大的成效,努力实现全市“四进”项目总投资1万亿元的目标任务。
(二)优化项目库结构,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切实把握上级各类规划重点支持的方向和领域,超前谋划一批在重点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综合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自主创新、文化产业、城市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领域能够有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及时充实到现有的项目库之中。同时,加强对重大项目库的动态管理,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长效机制,并且能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确保项目库始终保持内容充实、科学合理、符合上级产业政策导向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和保障。
(三)加大衔接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四进”。牢牢把握当前的大好机遇,落实好市级领导赴京衔接项目制度,加强与国家、省和有关部门的衔接汇报,抓紧做好有关后续工作,尽可能地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部委、省和央企规划,在上级各类规划的总盘子中占有更大的份额。要调动一切资源、利用各方力量,积极争取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支持政策的落实,争取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力量推动项目“四进”,确保项目“四进”成果最大化。
(四)加快推进“四进”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项目尽快转化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引擎和支撑。一是狠抓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对照在建项目的年度投资计划,建立进度倒排工作制度,科学倒排工期,把全年投资任务分解落实到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二是狠抓前期工作,推动新项目开工。对计划年内开工还未开工的项目,市政府要督促责任单位认真梳理、加紧解决影响项目开工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开工倒排计划表,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达到项目开工的要求。三是狠抓项目服务,凝聚项目推进力量。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重大项目周例会、联审联批、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加强分工协作,形成推进合力;创新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个团队运作、一套方案管理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开工建设率和投产达效率。加大对推进缓慢项目的督查力度,针对薄弱环节研究措施着力改进,确保项目“四进”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为支撑郑州都市区建设和长远发展增添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