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胡荃作的“市政府关于为民办理‘十大实事’落实情况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共40人,以32票赞成,0票反对,8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在“十大实事”办理过程中,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严密,责任明确,实施科学,督导有力,成效显著,今年的“十大实事”涉及面广,办结率较2010年有较大提高,大部分项目能提前或超额完成,承诺的实事能够兑现,赢得了市民的支持,树立了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会议指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办理落实“十大实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十大实事”内容过多、涵盖面过宽,有些项目本属于政府履职的正常工作,不应当列入十大实事之内;个别项目存在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延缓了项目工程进度,影响了办理效果;有些任务计划不够周密,目标模糊,落实时存在较大难度。针对以上问题,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办实事的意识。为民办实事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十大实事”是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反映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办实事的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十大实事”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抓好建成项目的完善工作,提高利用率。加强对已经完成项目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要继续完善配套设施,有效提高已建成项目的利用率。要适时对已完成的“十大实事”的办理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确保实事办实办好,达到群众满意,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三、抓好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提高办结率。要加强对“十大实事”办理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并同绩效考核有机结合。对尚未建成的项目要具体分析,查找原因,拿出对策,进一步加大克难攻艰力度,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加大协调力度,加快项目进度,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力争早日完成。
四、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可持续性。要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用活、用足相关政策,为实事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同时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严把投向,确保资金的科学有效使用。
在办理今年“十大实事”的基础上,抓好明年项目的科学论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2012年“十大实事”的确定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列入其中;项目不宜过宽过多,一般不要将政府正常工作列入其中;要突出“实”字,让市民能感受到实惠;要建立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相应地考核制度;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证质量,增强“十大实事”的可普及率和可持续性。
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贡献力量。市政府承诺的“十大实事”,事事关乎民生,件件惠及百姓。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透明度,对于“十大实事”的具体内容、办理过程、存在问题、实际效果都应该让市民知晓,自觉接受市民监督。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把“十大实事”的落实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转化为强大合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为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六、本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督促落实,并向主任会议报告落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