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何秋玲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第二组,对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交通局四位局长向市人大常委会的述职作以下评议发言。 根据本次常委会会议安排,委员们听取了王济昌、司福亭、苏俊魁、党普选四位局长向市人大常委会的述职报告,我们全组同志对他们的述职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评议。总的评价是:四位局长任职以来都能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他们经历相似,阅历广泛,都在老百姓关注的政府热点部门。第一,大局意识强,处理问题能从大局出发,思路清晰;第二,处事谨慎,作风扎实,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干事脚踏实地;第三,政绩突出,改革步伐较快、效果好;第四,履职敬业,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并能认真执行廉政建设方面的各项规定,均没发现不廉洁问题;第五,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他们的述职报告是实事求是的,同意他们本人的述职报告,同意各视察组的视察报告。这四位同志都是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上面的共性特点外,下面就个性情况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议。王济昌同志担任市科技局局长以来,学习勤奋,能系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使自己很快进入了角色,从对科技工作不十分了解到主编《郑州科技发展对策与思考》等两部书,他发表的有关文章经常能在报纸上见到,从这些细微处见到了他主动打造的学习型领导形象。王济昌同志工作思路清晰,围绕科技兴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郑州市工业和农业两个创新计划及构造十大科技平台的构思,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整合了科技资源,提高了创新能力,使我市科技成果大量涌现。2001年至今,市本级共产生科技成果67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95项,国内先进水平465项。有368项获市科技进步奖,106项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2004年,郑州市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占全省一等奖总数的37.5%。他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狠抓科技管理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科学普及等重点工作,强力推进县(市)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学规章和政策等,使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服务能力和全民科技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使郑州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五项荣誉称号,使郑州市12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目标考核。四个县、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在民主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三年和今年上半年获总分第一名。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够。要加大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提高各级领导、企业及全民的认识,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力度,使其在我市有实质性的进展,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引进先进技术,广泛运用到我市,尤其是郑东新区各项建设中去。 司福亭同志担任市教育局局长以来,能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抓住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使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辍学率保持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较好地解决在我市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小学、初中段的就学问题,解决农村特困户及城市低保子女就学困难问题。按照《教师法》的要求,实施了“名师工程”、“师德素质提高工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三项工程,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司福亭同志重视教育立法,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教育督导条例》,积极开展“两基”年审,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起草《郑州市中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郑州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面对社会呼声较高的“入学难”问题,提出新建22所中小学和4所普通高中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并已实施,改善了我市“入学难”的状况。在加快新校规划建设的同时,还注重加大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针对我市目前初中和职业学校混设的现状,司福亭同志主持制定了市区职业学校3—5年布局调整方案,通过搬迁、置换、升格等手段使我市市属高校、本专科民办学校达12所。在中小学均衡发展中,采取强校带弱校,使部分弱校有了很大变化。在我市中小学实施的素质教育成绩裴然,关注农村教育,提前两年完成了三年工作目标,全部消除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市12个县(市)、区和市区所有中小学已全部建起了信息中心和校园网,市区中学一线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为承办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在9所市直学校新建了18个现代化体育场馆。评议中,大家提到司福亭同志工作有方法,突出的做法就是能将社会对教育的“入学难”及“教育乱收费”的大量意见进行分类。对内勤奋工作,积极推进改革,对外采取创新的方法让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来了解教育,从而理解教育,使本来行风评议的最末位,向前提升了十位。教育系统的工作成绩被人民首肯,使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教育系统这几年的变化,司福亭同志功不可没。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1、市区中小学发展不均衡,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差距大;2、学校乱收费和择校高收费依然是人民群众不满的热点问题。 建议:1、加强对薄弱和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从教师、设施、生源上向薄弱学校倾斜;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现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已占了大头,即使这样,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种投入还是低水平的,远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建议在经济发达的县应逐步实行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课本费。 苏俊魁同志担任民政局局长以来,我市民政工作成绩突出。他能把握民政工作方向,明确民政工作重点。工作中,他能抓好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认真抓好城市低保工作,实施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又率先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做好救灾、救济、双拥优扶安置工作。2004年军休工作被民政部等三部委命名为全国先进单位,我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称号。今年“八一”前夕,我市荣获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严格程序,依法做好第五届村委会选举工作,换届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社区居委会的换届直选,比例达21.4%,处于领先水平。亲自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创造性地开展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被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官员誉为“郑州模式”。苏俊魁同志注重依法办事,积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制意识。苏俊魁同志以诚待人,原则性强,注意加强班子团结,注意发挥集体智慧,生活上爱护部属,积极为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市民政局,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职工群众,工作积极性高,有干事创业、团结向上的氛围。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民政工作千头万绪,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多元性的特点,要瞄准国内一流目标,找出差距,搞好调研,推进我市民政工作。 2、在社区建设工作中,要完善社区职能,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工作中搭好平台。3、部队转业干部、伤残军人对安置工作反映强烈,要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党普选同志任交通局局长以来,注重学习,思路清晰,整体宏观把握到位,交通建设思路超前,提出建设大郑州、发展大交通的思路。经过深入调研,对“十五”交通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把“十五”公路建设投资规模由原计划的43.8亿元调整至64.79亿元,提出了县(市)通高速、县道达二级和村村道油路的奋斗目标,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网规划》及《郑州市一体化交通规划》的研究编制。他和全局干部职工一起,跑项目、筹资金、抓质量、强管理,2001年以来,完成了郑少高速公路,107新道建设,焦巩黄河大桥连接,G310、220、207、107、S321、316、237、223路段改建(善)等工程。截止2004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16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公里82.79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国省干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技术标准,一个干支相连、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已基本建成。 他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郑州市交通建设实际出发,组建了郑州市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和郑州路桥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人与资源的最佳结合,形成了合力。根据“窗口”行业标准,新建了新密和荥阳两个客运站,改造了市区内的9个客运站,重新调整完善了郑州市公路主枢纽场站规划,并着手筹建郑州市汽车客运车站、南站和北站,实行长途客车东到东发,南到南发,不再穿越市区的客运网站。 大家一致认为,交通局班子团结,风气正,是与党普选同志的核心作用分不开的。他处事果断,有魄力;知识面宽,从政治到形势,从军事到诗歌,处处留心,这些知识背景,为他当好局长扩充了知识,他是一位颇具儒雅之风的称职局长。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交通局在两大集团组建后,如何解决职工困难和思想情绪,要加强调查研究。 2、要想富、先修路,村村通柏油路,这是民生工程,但有的路质量不好。 3、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以规费征稽、路政、运政管理和超限运输管理为重点,加强对执法人员教育,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以上是对四位述职局长的评议。评议中大家还一致认为,视察中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参加,并充分征求了代表意见,这种评议方法非常好,加大了人大的监督力度。代表们共提出了57条非常中肯的意见,希望各位局长要认真对待,认真办理,给人大代表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2005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