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2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郑州市财政局局长 赵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04年财政决算和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4年财政决算情况 2004年,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支双双迈上新台阶,财政决算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008000万元,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972269万元。全年实际完成114759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8.03%,比上年增长32.65%。 2004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922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支出预算为928565万元,加上2003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以及当年收入超(短)收安排,全市支出预算调整为1303789万元。全年实际支出1186338万元,为预算的90.99%,比上年增长31.37%。 从决算汇总结果来看,2004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但由于省财政厅批复决算时,对我市拖欠的中央专项借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等实施扣款造成中原、上街、巩义、荥阳、新郑、新密等6市(区)出现赤字,全市财政当年净赤字4162万元,滚存净赤字21170万元。 (二)2004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收入预算为 526068万元。全年实际完成621173万元,为预算的118.08%,比上年增长30.72%,其中: 一般收入预算为485453万元,实际完成554178万元,为预算的114.16%,增长26.26%。 基金收入预算为40615万元,实际完成66995万元,为预算的164.95%,增长84.74%。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427543万元,加上2003年结转项目资金、当年超(短)收安排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支出预算调整为618441万元。全年实际支出530173万元,为预算的85.73%(主要是易地迁建企业及省专项资金按进度拨付,结转下年使用),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31.29%。其中: 一般支出预算为544396万元,实际支出467551万元,为预算的85.88%,增长26.25%。 基金支出预算为74045万元,实际完成62622万元,为预算的84.57%,增长86.88%。 2004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554178万元,减去省各项补助、上解等8011万元,可用财力546167万元,减去财政支出和结转下年使用资金545440万元,当年净结余727万元,加上上年滚存赤字7845万元(主要是财政部扣中原制药厂欠世界银行贷款),市本级滚存净赤字7118万元。 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66995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调入资金、省追加支出等资金705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74045万元,减去基金预算支出和结转下年支出74045万元,市本级滚存净结余为零。 (三)2004年市本级超收安排使用情况 2004年,市本级决算收入比年初预算超收9510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超收6872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超收26380万元。本年超收安排主要用于农业、教育、卫生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具体如下: 1、解决历年基建欠款、增加郑州师专、中州大学及郑州艺校迁建、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航海体育场、市区11个社区服务设施、市120指挥中心、市公安局第三看守所、法轮功转化教育基地等基本建设资金12723万元。 2、解决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经费、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征地拆迁补偿、风沙源治理育苗基地建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农民购买农机具补贴等支农资金5351万元。 3、安排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筹备工作启动费、文化精品工程专项经费、艾滋病防治及普查经费等教育、文化和公共卫生资金1212万元。 4、解决白鸽集团分流职工补助、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等资金5260万元。 5、安排公检法部门购置装备、拨付大要案经费等资金3869万元。 6、安排改制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等资金37130万元。 7、安排107国道综合整治、城中村改造、土地储备、县乡公路建设、住房货币化补贴等资金26380万元。 8、安排其他方面支出3180万元。 2004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审计局进行了认真审计,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审计中反映的有关问题十分重视,一些问题正在进行整改和纠正。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督,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2005年上半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308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收入预算为1303273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715367万元,为预算的54.89%,增长32.35%。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1258000万元,后经各县(市)区人代会批准,正式上报汇总的全市财政支出预算为1241457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全市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320155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607287万元,为预算的46%,增长32.38%。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为692639万元,上半年实际完成371151万元,为预算的53.59%,增长27.60%,其中: 市本级一般收入预算为617605万元,实际完成340711万元,为预算的55.17%,增长30.12%。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 1、工商税收入173360万元,为预算的48.53%,增长15.28%。 2、契税收入23000万元,为预算的65.71%,增长27.24%。 3、企业所得税收入49411万元,为预算的64.03%,增长40.83%。 4、教育费附加收入7830万元,为预算的48.69%,增长17.76%。 5、排污费收入1783万元,为预算的49.75%,增长45.67%。 市本级基金收入预算为75034万元,实际完成30440万元,为预算的40.57%,增长4.83%。 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05年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为568658万元,县(市)区正式预算上报汇总后,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579973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资金和省追加支出指标,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593629万元。上半年实际支出258427万元,为预算的43.53%,增长24.35%,其中: 一般支出预算为499223万元,实际支出189801万元,为预算的38.02%,增长5.41%。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 1、基本建设支出16430万元,为预算的52.88%,增长16.20%。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1657万元,为预算的23.05%,下降44.62%(主要是上年同期拨付改制企业职工身份转换资金较大,本期拨付较少)。 3、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729万元,为预算的48.91%,增长2.1倍。 4、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部门支出5063万元,为预算的31.42%,下降29.15%(主要是上年同期含有土地管理收费支出3158万元,剔除此因素后同比增长26.96%)。 5、文体科学事业费支出4824万元,为预算的46.03%,增长25.33%。 6、教育事业费及附加支出26575万元,为预算的41.55%,增长68.91%。 7、卫生经费支出12958万元,为预算的46.30%,增长2.49%。 8、行政管理费支出17492万元,为预算的55.64%,增长14.59%。 9、公检法司支出25273万元,为预算的47.56%,下降4.09%。 1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7495万元,为预算的83.90%,增长3.6倍。 11、城市维护费支出8923万元,为预算的49.23%,下降28.46%(主要是上年同期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预拨资金)。 基金支出预算为94407万元,实际支出68626万元,为预算的72.69%,增长1.5倍。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收入征管,确保重点支出,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深化财政改革,各项财政工作顺利推进。 ——强化收入征管,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6.9亿元,同比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5.2亿元,同比增长14.9%。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各级财税部门加强协作,强化收入征管,一是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三大主税完成348561万元,同比增长27.6%;二是抓大不放小,充分挖掘小税增收潜力,工商小税完成35944万元,同比增长35.65%;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监缴,非税收入完成182796万元,同比增长64.84%。 ——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对全市农民免征农业税9238万元,对100多万户种粮农民发放直接补贴资金3940万元,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313万元,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9.7万名困难学生发放春季“两免一补”资金1771万元,拨付财政支农资金16376万元改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筹措资金1500万元支持新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县(市)示范卫生院建设,拨付农村低保资金115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城乡协调发展。 ——确保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拨付社会保障补助资金30180万元,全面落实了“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政策;筹措资金3705万元,为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办理了大病医疗统筹,解决了困难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拨付再就业资金2070万元,支持了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社会保障范围和水平逐步扩大和提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市级拨付补助资金22090万元,支持了22所中小学、4所新建高中和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拨付科技三项费6091万元,支持科技研发和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加大了教育、科技投入,加快了社会事业发展。组织和筹集城建资金279455万元支持市政府城建项目实施和“四城联创”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回顾上半年财政工作,虽然财政收支持续稳定增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财政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仍然应该高度重视。一是由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控制土地供应和银行信贷规模,来自土地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多,同时各项小税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增幅有所回落,这些将会加大下半年组织收入的难度;二是上半年市本级财政支出进度低于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加大了下半年预算资金调度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增大;三是县(市)区化解金融风险中央专项借款已到还款高峰期,金融风险已经转化为财政风险,预算扣款对部分县(市)区正常预算执行造成较大冲击。下半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要认真分析财政收支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坚持不懈抓收支,坚定不移抓改革,并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经济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18项措施,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支持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及时拨付各类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促进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有关财税扶持政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 (二)加大收入组织力度,确保收入快速稳定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加强重点税源控管,进一步查找收入征管薄弱环节,重点加强煤炭、房地产、汽车销售、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等行业税收征管;继续加大契税、耕地占用税等小税种及零星税源征管力度,严格执行新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减少收入流失;严肃查处越权减免税、先征后返等违反税收政策现象,下功夫清查“四假企业”,打击骗取税收优惠行为,加大征管稽查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行政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监缴;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收过头税,防止虚收空转。 (三)加快支出进度,确保重点支出。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压缩非必需的一般性支出,制止铺张浪费,加大对“人、车、会、话、招待”等重点控制支出管理力度,对出国人员经费实行“零增长”办法,集中财力保工资、保法定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落实好“两个确保”和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及时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所需资金,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市委、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的各项实事提供财力保障,促进实事的落实;加快支出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政策,将免征农业税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县、乡、村,确保村级经费和五保户供养经费拨付到位;按照全省“乡财县管”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强化资金监督管理,确保秋季“两免一补”政策顺利落实,把“两免一补”工作办成阳光工程;积极配合下半年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及时筹措资金,落实人员分流安排政策,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平稳顺利进行。 (五)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各县(市)区要根据自身财力和当年到期债务情况,认真制定偿还计划,对因偿债而出现的赤字要逐年按计划列入预算予以消化,当年到期债务必须纳入预算,超收资金要优先安排偿还到期债务,并建立偿债准备金,以避免财政扣款对预算正常执行造成冲击。认真贯彻今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约法三章”和“两项制度”,即各地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实行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尽快建立防止乡村发生新债的有效机制。 (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自觉接受人大和审计等外部监督,严格预算执行,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严格内部监督,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的跟踪问效,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积极开展财政绩效评价;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强依法理财和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财政工作,实现全年财政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在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大郑州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