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

2006/11/14
 

——2005年12月1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自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检察院,向会议报告两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
  2004年以来,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市委和上级检察院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的支持下,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以维护司法权威、保障司法公正为目的,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责,主要做了以下五项工作:
  一、整合资源,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2003年9月,针对市院人少案多,基层院案源不平衡,办案效率低,监督效果差等问题,我院打破上下级别与辖区界限,在全市民行系统内择优选拔出22名主诉检察官,推行主诉检察官责任制。把全市有限的民行检察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打造一个统一、透明、高效的全市“民行一体化”工作管理平台。实行“人员统一管理、案件统一分配、办案流程统一规范”,实现业务管理一体化;淡化行政管理色彩,实行“以案管人、以案带人、以案评人”,注重实效,实现管理考评一体化;切实解决调卷、审级、审限等制约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疏通监督渠道,实现对外协调一体化。
  “民行一体化”管理机制运行两年来,解决了长期困扰民行工作的“倒三角”难题,有效发挥了全市民行监督的整体效应。案件审查期限从以前平均6个月以上,缩短为3个半月,部分超期积压案件得到及时清理,新受理的案件杜绝了超期现象。高检院对此予以充分肯定,转发了该经验,并确定我院为全国检察系统第三个民行工作联系点。2004年11月10日,《检察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体化”颠覆“倒三角”,郑州市检察院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民行办案质量和效率》为题做了报道。
  二、加强沟通,促进检法协调配合
  一是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实现法检两院监督制约和协调配合的良性循环。为解决调卷、审限等诸多问题,我院主动与法院有关领导和部门多次交换意见,逐渐达成共识,于今年6月正式会签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审判监督、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协调配合的若干意见》,使民行检察及审判监督的有关问题得到一揽子解决,法院民行案件审判质量和检察院抗诉案件质量均得到提高,为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共创司法和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是落实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制度,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在法院的支持配合下,我院于2004年底实现了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委会制度,强化了对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的跟踪监督,改变了目前民行检察工作监督手段单一的状况,吻合了《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的落实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精神。2005年10月21日,我院《深化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工作,提高民行抗诉案件质量和效率》的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以通知形式下发全国推广。《检察日报》11月3日头版加编者按特别报道了我们的做法。
  三、服判息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事行政检察息诉工作是维护审判机关的正确裁判,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不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我们实行承办人负责制,主管检察长、处长预约接待制,必要时主管检察长、处长、承办人一起公开答复制,全力做好申诉人的服判息诉工作。2004年息诉约334起,占当年受理申诉案件总数的87%,2005年1至11月份息诉约354起,占受理申诉案件总数的88.7%。两年来,办理的息诉案件没有出现赴省进京上访现象。如金水区检察院召开“专家释疑会”,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法学专家及申诉人参加,为申诉人解惑答疑,使先后历时5年、历经5次判决仍不断申诉的滕某表示坚决“服判息诉”。巩义市检察院对韩某历时8年,4次判决、3次裁定仍然申诉的案件,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化解矛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市院近期转发了《巩义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息诉工作暂行办法》,从制度层面对全市民行息诉工作进行了规范。
  四、积极探索,拓宽民行监督空间
  一是采取多种措施办理公益案件。近年来我院在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支持和法院的配合下,成功办理了郑州炼油厂、佛光发电厂、河南狮鼎有限公司等国资流失案件,撰写的《郑州市检察院对全市10起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调查分析》一文被高检院办公厅全文转发。2004年以来,又办理公益案件16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74万元。如以支持起诉方式办理的郑州市雕刻厂诉台大集团恶意兼并案,被《法制中国》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单位报道。荥阳市物资集团违规改制,造成国资流失引起群访,市长办公会特别邀请检察机关参加会议研究处理办法,会议全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建议,对检察机关全力支持政府工作表示感谢,并决定邀请检察机关全程监督该企业和另外几家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
  二是把法院执行工作纳入监督范围。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执行难、执行乱”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人民群众的需要,法律监督的职责,要求我们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两年来,全市已办理了50余起执行监督案件,保障了合法执行的顺利进行,也及时纠正了执行过程中的不当或违法行为。如登封市检察院对登封市法院在执行登封市百货公司财产过程中,违法评估拍卖,造成国家财产损失的行为,通过检察建议的形式,促使法院予以纠正,并于今年8月依法撤销了原执行裁定。
  三是尝试民行诉讼全程监督。在取得高检院、省院支持和中原区法院配合下,市院指导中原区检察院尝试对王建国诉郑州市司法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等4起民行案件进行诉讼过程监督。在此基础上,中原区法检两院于今年11月正式会签了《关于处理民事行政案件信访申诉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对五类案件检察机关可以采用旁听审理的方式进行庭审监督,对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优化队伍,提升民行监督能力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民心工程,关系到党和司法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院党组把民行检察工作的发展看作是检察事业的第三次飞跃。一方面,优化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配备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法学硕士担任正副处长,还引进一名清华大学民商法硕士。另一方面注重培养民行干警树立职责意识、大局意识、规范意识、民本意识,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民行队伍。两年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共受理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的各类民事、行政案件811起,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18起,提请省检察院抗诉45起,向同级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6起,法院采纳31起。收到两级法院再审判决204起,其中改判85起,调解82起,发回重审2起,维持35起,抗诉改变率为83%。一些案件的成功办理也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如郑长远等19人申诉的虚假商品房按揭买卖案,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进行了报道。仝新琴申诉的全国第一例网络上侵犯名誉权案,提请省检察院抗诉后,省高法提审改判,有1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历经9年、5次判决的田瑞琴等40人群体劳动争议申诉案,提请省检察院抗诉后,被法院依法改判,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全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在全市检察机关 “十大精品案件”评选中,连续三届共有5起案件榜上有名;今年市院民行处还被推荐为全国检察系统先进集体,报请集体一等功。
  两年来,我市民行检察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仍面临较多困难。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行检察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与职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由于抗诉案件再审周期过长,加上对民行工作宣传不够,申诉案件呈现数量下降,成案率降低的趋势。三是案件抗诉后与法院沟通还有欠缺,案件改判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执行监督由于缺乏必要的操作细则,监督力度有待加强。四是由于相关立法滞后,参与诉讼、公益诉讼、行政监督等工作开展困难较多,民行检察监督职能还不能充分发挥。
  民行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发展空间广阔、大有作为又富有开拓创新性的一项重要法律监督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全面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执法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民行工作宣传力度。为努力提高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地位,更好地发挥民行检察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民行工作,提高民行检察的知名度和影响面。
  二是强化队伍专业化建设。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活动,进一步端正全市民行检察干警的执法思想,保持队伍廉洁,按照专业化要求配备民行检察干警,逐步实现办案技能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办案素质从综合型向专业型转变,提高干警在案件审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与法院的沟通配合。对法院裁判正确的案件,依法做好服判息诉工作,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并将息诉工作的情况及时向法院通报,取得法院对民行工作更多的理解和配合;对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通过深化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依法纠正;在法院的配合下,对法院执行活动开展监督,就监督细则与法院积极协商,达成共识,会签相关文件,推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
  四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向人大及时报送备案,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民行检察工作。为保证监督效果,在法院及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建议人大制定《加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构建全市民行检察监督体系,强化民行检察监督职能提供法律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的民行检察工作正处在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民行检察工作,多指导、多监督、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也将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代表汇报工作,征求意见,积极整改,不断提高民行检察工作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郑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