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郑州市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报告

2006/11/8
 

——2006年4月25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广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政府编制的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已于4月9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受市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人大常委会报告2005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5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按照市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年度计划,及政府投资42.5亿元的总盘子,全年安排社会事业、行政事业、农林水、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共158个,政府投资34亿元,较年初总盘子少安排8.5亿元。主要原因是:为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验收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容环境,部分工程推迟了开工时间;受国家、省属工程总体进度的要求和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平衡等因素的制约,一些项目未能按原计划进度实施。这些项目主要有:解放路立交工程计划投资4.5亿元,因铁道部火车站西出口总体项目方案未定,前期工作受影响,政府投资计划未下达;垃圾综合处理厂计划投资1亿元,因争取到国债资金可满足当年工程使用,政府投资计划未下达;雨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考虑到 “四城联创”验收等因素,为减少开挖破路,部分项目推迟实施,少安排政府投资计划1.8亿元,等等。    
  2005年投资计划执行情况是:
  社会事业、行政事业投资项目。2005年共安排社会事业和行政事业项目43个,政府投资41437.28万元。其中:教育项目8个,投资18267万元;卫生项目6个,投资3525.38万元;文化项目2个,投资3023万元;旅游项目1个,投资1000万元;民政项目1个,投资242万元;政法项目11个,投资7826万元;其它项目14个,投资7553.9万元。
  43个项目中已完工项目35个,主要有郑州市法轮功教育转化基地、郑州市一商技校迁建、郑州市骨科医院病房楼、市区新建22所中小学和新建10个基层派出所等;其它项目按合理工期结转到2006年续建,主要有郑州市公安局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工程、郑州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备医院病房楼、郑州市中级法院迁建和郑州市委党校迁建工程等。
  农林水投资项目。2005年共安排农林水项目19个,政府投资15150万元。其中:农业项目11个,投资3585万元;林业项目1个,投资1亿元;水利项目6个,投资1000万元;气象项目1个,投资565万元。
  19个项目中已完工项目11个,主要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中牟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新密沼气建设、市蝗虫地面应急防治体系建设、惠济区天然草场恢复保护、沿黄滩区奶牛小区建设等;其它8个项目结转到2006年做为续建项目,主要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市蔬菜所迁建、市农业机械专用考场及检测线建设、常庄水库水文站建设、邙山水保生态园、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建设项目等。
  城市建设投资项目。2005年共安排城建项目96项,政府投资283756万元,其资金来源为市预算外资金筹措174683万元,市建设投资总公司融资(主要是开发银行贷款)109073万元。
  96个项目重点安排了经三路、农业路、东风路西段、冉屯路、未来大道等三环以内路网完善项目当年投资97736万元;商城遗址保护一期、107国道综合整治、金水路东段升级改造、金水河上游综合整治、月季公园、夜景照明、马头岗污水泵站及干管工程、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旨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当年投资111347万元;七里河下游河道整治、消防支队队站建设、开行贷款到期还款、规划设计费、小城镇建设补助等安排投资74673万元。
  全年计划项目中,大部分已建成或基本建成,转为续建的项目主要有:道路工程中秦岭路、伏牛路、沈庄北路、未来大道、北三环-文化路立交等5个项目;综合整治重点工程中107国道综合整治、金水路东段升级改造、商城遗址保护改造等3个项目;其他类项目中贾鲁河郑州市区段治理工程等。
  总体看,2005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绝大多数项目都能如期完工发挥效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一年来政府投资管理工作,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执行《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程序需更加完善、计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根据《条例》规定和郑人常〔2005〕5号文“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郑州市2005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的报告》审议意见”的要求,针对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自觉执行《条例》的意识。《条例》实施两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各级领导、项目法人和相关委局自觉执行《条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研究、细化执行好《条例》的各项措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规定》和《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使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三是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相关单位。对个别违反《条例》规定的单位,如:郑州市环保局“环境保护监察技术信息楼”项目,责令其写出检查,通报批评。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的现象得到遏制。
  二、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市政府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也是集中开展省会郑州城市管理年活动的第一年。编制好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对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心城区“管理上水平,城市升品位”和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目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按照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的要求,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杠杆”效应,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以人为本。
  ——突出重点。
  ——保国债、保竣工、保续建。
  ——坚持基本建设程序。
  ——多方融资,量入为出。
  三、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意见
  根据郑州市“十一五”规划、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省会郑州城市管理年工作方案》,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安排计划。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共安排164个,政府投资55.5亿元。主要包括社会事业和行政事业项目、农林水项目及城市建设项目,项目总数分别为59、33和72项,2006年当年政府投资计划分别为5.43亿元、3.06亿元和47亿元,现将分类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事业和行政事业投资项目计划编制情况
  2006年计划安排项目59个,政府投资54339万元。其中:教育项目7个,投资8830万元;卫生项目8个,投资10600万元;文化项目11个,投资4038万元;政法项目16个,投资15739万元;民政项目3个,投资4520万元;其它项目14个,投资10612万元。
  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划分:
  ——建成交付使用项目13个,政府投资8621万元,主要有郑州市公安局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工程、郑州市行政执法局办公楼、郑州市人才大厦、郑州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项目等。
  ——续建项目26个,政府投资29264万元,其中:国债配套项目7项,投资4690万元,主要是郑州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备医院病房楼、郑州市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文物仓库等。其它项目19项,投资24574万元,主要有郑州市委党校迁建、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病房楼、郑州市中心医院病房楼、郑州市外国语初中改造、郑州市监狱被管教人员餐厅及接见室、黄河风景名胜区中华炎黄广场(旅游项目)。
  ——新开工项目13个,政府投资13604万元,主要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道病房楼、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迁建、新建11个基层派出所、新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州市总工会职工之家、郑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迁建、郑州市商业技工学校迁建、郑州烈士陵园扩建征地、郑州市殡仪馆搬迁、郑州市北大清真寺保护工程等。
  ——前期工作项目7个,投资2850万元,主要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迁建、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市档案馆新馆、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指挥中心等。
  (二)农林水投资项目计划编制情况
  2006年计划安排项目33个,政府投资30640.64万元,其中:续建项目21个(国债配套项目16个,投资2799.42万元),投资25110.64万元;新开工项目7个,投资5530万元。按行业分:
  ——农业项目16个,政府投资2542.72万元。主要有与国债配套的市、县、区7个动物防疫站建设项目、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项目、农业机械专用考场及检测线建设等。
  ——林业项目2个,政府投资20300万元。主要是为配合“森林生态城”建设的黄河湿地、森林组团、生态林带、林业生态村、西南森林防火监测网络建设及国债项目配套等。
  ——水利项目14个,政府投资6857万元。主要项目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李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索须河河道治理工程、常庄水库水文站建设工程、邙山水保生态园工程等。
  ——气象项目1个,政府投资941万元,为郑州市新一代多普勒雷达项目。
  (三)城市建设投资项目计划编制情况
  2006年城建计划的安排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打造精品街区、提升文化品位为核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重点保证城市管理年活动主要工作任务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心工程。
  根据城市建设需求,初步安排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72项,政府投资47亿元(不含预备项目投资8.6亿元),资金来源为:市预算外资金筹措28.4亿元,银行贷款18.6亿元(主要是开发银行贷款,以建投为平台,财政担保还款,视同政府投资)。项目分类为:市政道路和立交27项,投资20.9亿元;园林绿化工程5项,投资1.9亿元;综合整治重点工程11项,投资11.3亿元;雨污水管网改造及环保设施建设4项,投资3.6亿元;银行贷款到期还本付息4.3亿元;其它工程及规划设计费等经费安排24项,投资5亿元。
  在市政道路和立交27项工程中,主要安排了三环内断头路打通项目和路网完善项目21项,包括货栈街、郑新路、郑密路等拓宽改造工程,新建石柱路南段、兴华南街、沈庄北路东段、沙门路西段、黄家庵东路、花寨路工程等;配合107国道综合整治,安排了货栈街与107国道立交、农业路与107国道立交及解放路立交等6项立交工程。
  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共安排项目11项,主要包括107国道综合整治、金水东路升级改造,花园路、中原路等精品街综合整治、夜景照明、东风渠上游综合整治等工程;雨污水管网改造及环保设施建设共安排项目4项,主要包括市区雨污水管网改造、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改造、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垃圾综合处理厂等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共安排5项: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化及街头游园升级改造、市级公园精品亮点建设工程等;其它类项目25项:主要是郑东新区消防支队队站建设、熊耳河市区段铁路桥群防护处理等工程,以及建投总公司贷款到期本息、城市规划设计费、公交场站建设和炎黄二帝建设贷款贴息等。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由于郑西客运专线、郑石客运专线、郑武客运专线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方案和有关重要单项工程方案尚未确定,我市相关配套项目需要与国家、省和铁路、交通等部门进行协调、对接,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建议将这些项目列为预备项目,尽可能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力争早日实施。这类项目共6项,初步匡算今年需政府投资8.6亿元,主要是京广路拓宽改造工程1.1亿元、南三环—机场高速立交工程1.5亿元、陇海路全段改造工程7000万元、郑汴快速通道—京珠高速立交工程2亿元等。由于受国家总体进度的限制,这类项目本次向人大常委会特别报告,实施过程中接受市人大的监督和指导。
  四、切实加强《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贯彻落实好《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对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控制总投资,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在今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对使用政府投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培训;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的法制观念,树立严格执行《条例》的法律意识。
  (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在认真执行《条例》、《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规定》和《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细节上规范各项程序。具体操作中,坚持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程序,凡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工程内容单一的项目除外)的项目,要求有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和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经专家评估论证后再行审批;前期工作完成、具备开工条件后纳入投资计划,确保政府投资项目的工期、工程质量和资金的安全使用。
  (三)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管理。根据年初确定的政府投资计划总盘子,做好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下达视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和财力情况,分期分批安排,防止一哄而上,疏于前期管理的现象发生。政府项目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重大变更按《条例》规定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四)加大审计和稽查力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在年初制定审计和稽查计划时,要确定重点审计、稽查和全过程审计项目。审计和稽查的重点放在完善程序、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概算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对违反《条例》者,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在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工程代建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逐步全面推开,从源头上遏制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的发生。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06年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