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的调查、视察报告

2006/11/9
 

(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做好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汇报的准备工作,城建环保工委分别于6月1日、6月5日、6月7日、6月16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和调研、视察的方式对我市县(市)区公路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座谈、调查、调研、视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视察的基本情况
  6月1日城建环保工委召开座谈会,各县(市)区人大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了本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情况。
  巩义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目前全市拥有公路里程1380多公里,形成了以国道为框架,城乡相连,村村相通的公路网。金水区在对柳林、庙李、祭城、燕庄等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同时,加快了公路建设和改造力度,城乡道路、公路实现了一体化。新密市结合山区面积大、矿区多的特点,提高投资标准,城乡公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通车里程1860公里。新郑市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对城乡公路扶持建设力度,修建新公路,翻修、改造旧路段。实现了“村村通”,自然村也有近80%串通。座谈会肯定了近年来城乡公路建设管理取得的成绩,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6月5日,为真实了解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城建环保工委的同志对郑州至新郑的乡级公路进行调查,路面质量较高,部分路段被当地村民作为麦场,麦秸堆放在两旁,甚至放至路中央;有的路段两旁堆放着建筑材料,木桩、巨石横于路面;中牟段村民将公路作为蔬菜买卖市场,秩序混乱;市郊部分路段损坏严重,行车困难。
  6月7日城建环保工委又组织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利用一天时间对登封市、新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进行无通知、无陪同调研,沿郑少高速,登封、唐庄、告城、宣化、白沙水库、荟萃山及新密尖山乡五虎沟村一线察看。唐庄、告城至王庄段路面较为平坦,一些砖窑厂将砖瓦摆放在路面,两侧建筑垃圾较多;宣化通往白沙一线,原有破损严重的路段已废弃不用,市政府投入资金对公路进行了新的规划建设,路面平坦,部分路段无人管理,麦秸散放于路间,村民倾倒的垃圾随处可见。通往荟萃山深处自然村的道路,新修的柏油路面清晰可见,大部分路段损伤严重,车辆行驶颠簸厉害。新密尖山乡五虎沟村一线,路面平整,车行顺畅;路段管理实行责任制,谁建设、谁管理,采取标牌形式公布,供社会监督。这次调研,人员少,效率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在以上调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人大工作程序,6月16日,城建环保工委又组织15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深义带领和市人民政府、市交通局负责同志陪同下,对中牟县、新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进行了视察。上午,大家沿堤刘收费站、中牟县城、八岗、三官庙一线实地察看。收费站至中牟县城一线,道路平坦,两旁以杨树和梧桐构成的绿化带,挺拔碧绿。罗宋至梁家路段,道路质量和养护都比较好。在八岗乡,听取了中牟县负责同志的汇报。中牟县近三年来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5亿元,完成县乡公路改造107公里;投资4800余万元,完成“村村通”工程238公里,通达110个行政村。大家对中牟县公路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较高评价。
  在新郑市境内,同志们沿薛店、薛集、穆庄、老庄刘、郑庄一线的公路进行了察看,大家兴奋地说,没有想到“村村通”公路建设发展速度这样快,公路质量这样高。途经和庄镇时,大家听取了当地负责同志对本地域公路建设管理情况汇报,对新郑市农村公路建设“有路肩、有排水设施、有行道树、有管护员、有经费保障、有管护措施”的“六有”和农村公路管理有“护道员、护林员、护井渠员、护村庄员、护电力设施员”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其他县(市)、乡村借鉴。
  下午,参加视察的同志们座谈,听取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肯定了市人民政府和新郑市人民政府为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管养机制,多方筹资、质量为本等作法和经验,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秦晓辉表示,市人民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将认真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大的监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工作。
  二、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在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建设标准、质量水平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至2005年共完成投资14.44亿元,占“十五”完成总投资的80.67%。2005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投资7.58亿元,2005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755.2公里,农村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0.7公里。其中,“村村通”工程全年完成1452公里、通行政村710个。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1.加强领导,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市人民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问题,纳入工作议程,明确责任,真抓实干。采取“补”、“投”、“筹”“捐”多种方法,筹措资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少占耕地,节约农田;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实施“路、站、运”一体化,为农民群众出行创造条件;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分别成立农村公路建设领导机构,确保建设项目的落实。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关注农村公路建设,提出相关议案和建议;积极组织调查和视察活动,作出决议及审议意见,加大监督力度,推动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深入进行。
  2.出台政策,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市人民政府将完成500公里“村村通”工程列为改善农民出行难的十件实事之一向社会公开承诺,确定市财政对“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4万元;各县(市)区政府财政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市交通局从交通规费中拿出1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大资金筹措的同时,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监管,防止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3.加强养护,理顺体制,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强化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十一五”时期,全市投入公路养护资金55134万元,其中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资金达12503万元,开展“亮、绿、美”工程,使我市农村公路容貌得到了较大改观。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保障路况不受损害。按照“路、站、运”一体化思路,对农村客运网络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做到路通、站成、车通,形成农村客运网络,让农民出行方便。
  (二)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取得很大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公路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缺桥少涵的问题较为普遍;行政村做到了 “村村通”,但自然村没有实现“村村通”,农民出行不便,仍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较低,一些乡道,尤其是村庄路段污水积存,堆放垃圾,公路上晒打庄稼,堆积建筑材料,严重破坏了路面;缺乏管理人员和资金,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出台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政策和配套资金也需要进一步落实。
  三、加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各级人民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研究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要求,下大力气,真抓实干,实现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路,科学规划,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
  要深入调查研究,做出高品位的县、乡道路建设管理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严重的县、乡道路建设项目。要结合实际,实行“一路一设计,一路一标准”,提高公路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提高车流和载重负荷标准。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齐抓共管,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三)节约资源,保障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农村公路建设要树立大局意识,既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更要考虑农民群众的利益,少占地,少占良田;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兑现承诺,增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后劲
  省、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公路投资、配套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文件,要认真执行,所作的承诺要切实兑现。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农民参加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性,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势头。
  (五)“建管养并重”,夯实农村公路建设的坚实基础
  要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农村公路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宣传推广农村公路管理中好的作法和经验,使农村公路有人管、乐意管、管得好,促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健康发展。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