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07/1/22
 

——2006年8月23日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上
  
  郑州市审计局局长  李连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郑州市人民政府委托,就200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审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去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我们已于去年12月13日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全面汇报。对当时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我们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决议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采取了有效措施,逐项抓落实,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整改成效。应上缴财政资金7520.5万元,偷漏税款421.29万元,已全部上缴入库;建设投资项目多计、多报、多付工程款共计3175.35万元,已全部在工程结算中予以核减;移送处理的案件中,有3人被市纪委立案审查,其中1人已被追究刑事责任。有3人被有关部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从总的整改情况看,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态度是积极诚恳的,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
  今年,我局于2月至7月对市本级2005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本次审计虽发现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经过连续11年的审计监督和不断的整改完善,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已有较大改观,存在问题也明显减少,财政工作通过逐步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管理、建立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科学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审计表明,我市财政预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市本级财政收入完成78334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3.10%,比上年增长24.75%,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650566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2.11%,比上年增长20.80%。积极稳妥地推进了预算国库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规范的财政运行机制。部门预算资金基本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实际执行采购金额24482.04万元,比上年增长28.11%。全年共节约资金2981.49万元,节约率为12.18%。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纠正。有些因各种客观原因无法立即纠正的问题,也在制度建设方面加以约束和规范。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仍发现一些需认真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向非预算单位拨款。市财政局2005违反规定,拨付郑州市国税局、郑州海关、郑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非预算单位工作经费共计640万元。
  2.未按规定调剂其他行政性收费及基金。市财政局违反市政府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按其当年收入总额的30%由市政府集中统筹,用于市重点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规定,在调剂事业性收费和基金中,“育林基金”、“水费附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文化事业附加”等未进行统筹调剂,而对“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统筹调剂了1000万元用于城市建设,占当年收入的57.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筹调剂了236万元用于城市建设,占当年收入的16.3%,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的调剂存在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外管理费结余挂账。郑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在未编制部门预算的情况下,转入本单位管理费710万元,当年支出661.85万元,结余48.15万元,年终未上缴财政。
  2.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2004年10月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将财政资金出借给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办公室90万元,用于2004年全国商品交易会筹备经费,该会议已于当年10月17日结束,我局郑审财决[2005]24号审计决定书要求市财政局收回此款,市财政已扣还30万元,仍有60万元未收回,审计决定未完全执行到位。
  (三)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1.实际采购价高于投标报价。市政府采购中心在组织“中小学校教学设备采购项目”招标中,因废标而由“公开招标”改为“竞争性谈判”方式招标,最终确定河南汇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经审查,发现该公司曾参与了最初的“公开招标”,投标文件中UPS不间断电源的每台报价为320元,竞争性谈判报价480元,采购合同按每台480元签订,比该单位最初投标报价每台高出160元,总计高出12160元。
  2.超中标价采购货物。市政府采购中心在组织市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办公设备项目采购中,郑州市旅游局与供货商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47538元,而原中标金额为131220元,;市财政局与供货商签订的合同金额为104880元,而原中标金额为103040元,造成增加财政资金多支出18158元。
  (四)转移支付资金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对涉及县(市)区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的20个项目进行了抽查,其中8个项目不同程度存在着滞拨等现象,占所抽查项目的40%,资金总额588.5万元。新密市煤矿安全改造工程款287万元,中原区教育体育局教育费附加专款131万元,未按规定拨付到有关项目单位。
  (五)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审计,对27户重点纳税单位进行了延伸抽查,总的情况较好,有2户存在延缓交纳和未足额申报税收的行为。其中:郑州开元房地产有限公司延期申报纳税96.58万元。北京恒泰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少申报缴纳442.02万元,截止审计之日仍未申报交纳。
  二、部门预算管理审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次共对21个部门单位进行了审计。由于连续多年的审计监督,今年部门预算执行中的违纪问题明显减少,但属一般性财务管理的问题仍然较多。
  (一)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贷款资金沉淀较多,使用效率不高,利息负担沉重。郑州市建设投资公司2005年底建设工程贷款453585万元,由于各种原因,贷款不能随工程进度到位,而是一次性到位,造成大量资金闲置。仅2005年底帐面闲置资金就高达264257.02万元,贷款使用率仅41.7%。截止2005年底,仅贷款闲置资金已支付贷款利息达6871.99万元,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这虽然主要是由于体制原因造成的,但也应引起重视。
  2.违规占用项目贷款。郑州市建设投资公司由于公司注册资金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其他经营性项目无资金来源,占用建设工程项目贷款较普遍。如:投资安彩经营性项目借款就占用建设工程项目贷款8651.61万元。
  3.违规借贷资金。郑州市建设投资公司以合作办学的名义将工程建设贷款资金借给郑州外国语中学1500万元、郑州十六中300万元,收取利息收入72万元。
  (二)政府投资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部分投资项目立项未严格履行程序问题。如:市发改委对河医大立交桥东延项目在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未审批的情况下,仅依据设计单位的投资估算列入投资计划总盘子。而市交通巡逻五大队综合楼项目,只批复建设单位的可研报告,没有审批初步设计,使投资计划的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
  (三)应交未交财政资金问题
  1.文化局“欢乐中国行”晚会专项经费额度260万元,全年该活动实际支出165.6万元,结余94.4万元,扣除应付未付的活动费用54.2万元,实际节余40.2万元,未上缴市财政。
  2.市歌舞剧院《风中少林》上海巡演专项经费120万元,由于情况变化未能实施,仍挂账市歌舞剧院,未及时上交市财政。
  (四)部门预算单位其他问题
  在对21个部门的审计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一是部门预算单位的偷漏税行为。有9个单位,漏税金额70.98万元;二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问题,有7个单位,违纪金额152.92万元。三是乱发奖金补贴问题,有4个单位,违纪金额95万元。四是乱收费问题,有2个单位,违纪金额72万元。五是不合规票据入帐,有7个单位,违规金额747.59万元。六是固定资产不入帐问题,有4个单位,违规金额775.37万元。上述问题,我局已向有关单位分别下达了处理决定书,责成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三、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对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的同时,还针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一些重要部位的专项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以期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在对众多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我们重点对“夜景照明”、“西北环综合整治”、“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三项市政工程的竣工决算进行了全面审计。三项工程的施工单位直接报送的工程决算金额为37324.14万元,审定金额为29257.41万元,审减金额为8066.72万元,其中:
  1.夜景照明工程审减466.59万元,审减率为7.46%,其中:工程投资审减316.4万元,待摊投资审减150.19万元。
  2.西北环综合整治工程审减金额6257.18万元,审减率为32.47%,其中:苗木审减2816.93万元,占审减额的45.02%;土方审减193.68万元,占审减额的3.1%;土建及安装审减2873.12万元,占审减额的45.92%;其他项目审减373.45万元,占审减额的5.96%。
  3.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审减金额1342.96万元,审减率为11.34%。
  上述工程的审计过程中,负责项目建设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施工单位送审资料的审计提供了重要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审计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从竣工决算审计的审减情况看,审减额是比较大的。这除了施工单位的利益驱动外,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工程在招标、评标过程存在不合规行为,部分工程和材料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投标资格,评标委的组成不合规等,造成工程管理在源头上把关不严;二是有些合同签定的条款与投标文件承诺不符、内容不规范,有些不按合同约定收取保证金等,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这些问题已通报了有关部门,以期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措施,避免和防范此类问题的发生。
  (二)市区新建22所中小学的竣工决算审计情况
  市区新建22所中小学是2005年市政府对市民承诺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广大市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郑州市局和市内五区审计局统一组织,适时跟进监督,并对22所中小学竣工决算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
  审计结果显示: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新建22所中小学(包括新建、扩建、整体购买和租赁)项目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机构,配套资金能及时到位,项目进展比较顺利,未发现隐瞒、转移、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22所中小学计划总投资5.38亿元,截止今年6月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小学16所,实际招生7200名,有效缓解了市区的就学压力。其余6所学校主体已完工,预计8月底可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总的看这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是比较好的,实实在在地为市民办了一件好事。但审计也发现几个问题:一是有8所学校的项目建议书、规划手续、开工许可、土地使用证等手续不齐全,易引发纠纷,形成隐患;二是具备竣工决算审计条件的13所学校送审工程造价20115.31万元,审定工程造价17108.38万元,审减工程投资共计3006.93万元,综合审减率15%。不同程度的存在工程量计算不实、错套定额子目及高报材料价格等问题;三是有的项目单位存在扩大待摊投资支出范围的现象。
  (三)科技三项费用专项审计调查情况
  科技三项费用使用情况如何,关系到“科技兴市”战略的发展大局。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项目立项工作滞后,资金投入迟缓。如:2005年度第二批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在9月才下达,部分项目资金年底才拨付到位;科技局系统承担项目17个,财政当年拨付资金363万元,当年支出仅为130万元,占36%,项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顺利实施。
  2.资金投入较为分散。我市2005年科技三项费用总体支出规模4433.33万元,支持项目365个,平均每个项目资金12.15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项目133项,占项目总数的36%;小额投资项目所占比重过大,资金分配较为分散,不利于发挥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扶持引导作用。
  3.招投标项目比例偏低
  我市于2002年开始对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使用引入项目招投标机制,但2005年的招投标项目只有19个,涉及金额319万元,仅占总体项目的7%。
  4.部分项目存在挪用科技三项费用现象。审计发现有7个项目单位,共挪用科技三项费用21.14万元。
  5.一些项目支出结构不尽科学合理。经对延伸审计的14个项目统计,项目资金总额572万元,仅设备购置费开支就达311.5万元,占54%,购置设备所投资金比重过高。部分软科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仅限于开会、外出学习考察、印刷等投入方式,用于科研项目的资金严重不足,不利于促进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
  (四)价格调节基金专项审计情况
  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我市价格调节基金在旅栈业、城区建筑施工行业、广告业等九个行业征收。2005年在全市设立了14个代征点,共征收3088.10万元。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是价格调节基金支出结构不合理。2005年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3088.10万元,按规定用于平抑物价的资金只有禽流感防治专项经费160万元,占总数的5%,其余资金除按规定返还代征经费和提取工作经费以外,用于价格调节的资金比重偏低,影响到其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资金审计调查情况
  对农村中小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是惠及广大农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的审计专项调查。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市本级及各县(市)财政和教育部门资金管理、拨付发放比较规范,没有发现挤占、挪用现象。它对减轻农民负担,控制辍学缓解农村贫困学生就学困难,促进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审计发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一是拨付资金不及时;二是部分县(市)将“两免一补”资金平均使用,用下拨的“两免”资金抵顶教辅读物、保险费、体检费等费用;三是部分县(市)存在自行调剂“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的现象。这些问题已向有关部门作了通报,制定相关的措施,保证把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把好事办好。
  (六)粮食直补资金专项审计情况
  从2004年起,中央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其意义十分重大而又深远。为了使这项政策落到实处,我们连续两年对此进行了专项审计。本次审计涉及全市所有乡村和农户,并重点抽查了43个乡镇的135个行政村、2912个农户。
  审计结果表明:郑州市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种粮农民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基本上做到了“五到户”、“六不准”,将直补资金及时下拨,使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受到广大种粮农户的赞誉。
  但还存在不规范问题:一是个别乡镇财政部门未对直补资金设立专账;二是个别村委会存在截留直补资金抵顶以前年度的农业税尾欠的行为;三是个别农户的补贴发放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这些问题,虽然不会影响大局,但也应引起有关单位注意,以确保把党对农民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对本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我局已依法作出了处理决定和整改要求,并将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的情况,将于年底前再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
  此次审计查出的问题,直接增加各项财政收入2592.87万元,已通知财政部门如实收缴;偷逃税款512.99万元,已移交税务部门依法予以征缴;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节约建设资金8066.72万元,已下达审计决定,责成相关部门对施工单位在工程决算中予以扣减;涉及违纪违法的问题,将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局已连续11年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的效果是明显的,整个预算执行和管理逐步规范,各个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也有了很大的好转,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现象在逐步减少。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仍不可掉以轻心,违纪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审计监督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