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
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常务副市长李柳身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郑州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工作情况的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常委会组成人员40人,以39票同意、0票不同意、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工作中,市政府及各工程指挥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项目的整体推进不平衡,个别项目尚未开工或进展缓慢;产业层次不够高,企业规模偏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一些工程指挥部工作机制不健全等。为推进八项重点工程建设,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要认真研究、吃透国家关于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够,落实到位;鼓励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能够解决企业在登记、税收、信贷、用地、融资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肃查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行为。 二、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要认真研究、逐一解决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观念、土地、资金、环境、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证八项工程用地需求。着力解决好资金制约问题,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支出,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接,争取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持,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扶优扶强、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园区建设工程,要科学规划,提升集群优势,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发展高新技术等措施,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农村建设工程要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好20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因村制宜,稳步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建设工程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保障机制,编制同类工程概算指标指数,规范建设程序,提高建设效率,抓紧出台生态水系控制规划,争取早日跨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要结合郑石高速公路、黄河公铁大桥、新郑机场改扩建以及大上海城、长通物流等项目建设,分类协调指导,强力推进,进一步强化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业,提升我市的交通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文化建设工程要充分挖掘、发挥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切实增强郑州的软实力。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使文化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坚持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地推进八项工程建设。各项重点工程从规划到建设,都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解决好环境和生态问题,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效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管理台帐和制度,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项目的动态管理,搞好协调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效能监察,对不作为、效率低、影响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各项重点工程指挥部要切实尽职尽责,对没有开工的项目要抓紧推进落实。 六、本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负责督促落实,并向主任会议汇报落实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