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

2009/2/20
 

(供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审议参考)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
  今年是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全面了解我市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10月9日至1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党组书记白红战、副主任王平、栗培青、魏深义、赵明恩、王旭彤、张发亮、雷志、刘全心分别带领部分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四个组对我市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各视察组在听取相关工程指挥部工作汇报、实地察看部分项目建设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对八项重点工程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视察,代表们普遍认为,各重点工程指挥部在市跨越式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机制为基础,以项目为统揽,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建设。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为抓手,科学安排,分类指导,措施得力,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生态林建设和生态水系建设,加速启动黄河湿地保护工作,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落实目标任务,强化项目管理,加大协调力度,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标准调整完善规划,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大工业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扶优扶强工程得以强力推进;落实扶持政策,完善管理体制,发展集群经济,产业园区经济地位大幅提升;加强跟踪服务,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文化建设工程亮点纷呈。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已基本实现,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代表们认为,尽管八项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发展环境不够优化。受政策、待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引进难,流失现象严重;一些企业把研发公司和销售公司转移到了其他城市,导致税源流失;一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不强,存在办事难现象,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二)项目进展不平衡。受国家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原因的影响,一些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资金难以落实,使项目建设停滞或不能如期开工。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个别地方和部门对跨越式发展工作有松懈思想,工作机构人员不齐,精神涣散,一些工作制度没有有效落实,问题反应渠道不畅通,目标考评、项目监测和工作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健全。
  (四)总体质量不够高。经济结构性矛盾对八项重点工程的影响比较明显,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不够高,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良好经济效益、较强带动能力的项目不多;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比较少。
  三、建议和措施
  代表们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长远、全面、发展的眼光思考谋划,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克难攻坚,狠抓落实。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鼓励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已出台的政策和规定要落实到位,积极为企业在登记、税收、信贷、用地、市场融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帮助解决问题。政府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好土地制约问题。要科学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证八项工程项目;要加强沟通协调,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加快重点项目所用土地的征用和审批进度。二是着力解决好资金制约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金融机构,对一些企业和项目进行专题推介,实现银企对接,以争取更多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项目通过发行债券融通资金;积极研究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把握投资重点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健全目标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的动态管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列入重点工程;建立和完善台帐制度,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八项工程建设。八项重点工程是通过项目带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强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1、搞好示范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整治村容村貌;做好示范村产业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验收,跟踪督导重点示范村加快建设进度,搞好重点示范村的验收。
  2、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郑州市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着力打造林业生态强市;继续抓好七条河道的治理,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水系调度管理工作,全面加快生态水利、民生水利的建设。
  3、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工程建设。依托我市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结合郑石、郑武高速铁路、黄河公铁大桥、新郑机场改扩建、大上海城和长通物流等重点交通物流项目,分类协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进一步强化和发展我市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业。
  4、高标准规划、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统筹机制,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完善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机制,做好精细化管理;切实解决好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步伐。督促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增强聚积效应,强化园区定位;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项目的跟踪监查等措施,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6、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建设工程建设的步伐。紧紧依托独具特色的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河洛文化等资源,以整合文化资源和打造文化品牌为着力点,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