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作委员会
市人大常委会: 为了督促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置停缓建工程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按期完成“决议”提出的工作目标,6月1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深义带领部分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对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视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视察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深义带队,参加视察的有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赵英、全国人大代表薛景霞等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共9人,陪同视察的有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建委主任刘本昕、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五秘等负责同志。代表们依次察看了河南省交通厅科技培训楼工程、紫荆山广场地下工程、华禹天源工程、海灵国际酒店工程及祥和家园工程现场。河南省交通厅科技培训楼工程,由于业主变更等原因,搁置两年多时间。在市停缓建工程指挥部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5月复工建设,工人们正冒着高温紧张作业,此项工程预计年底主体封顶,明年5月全部完工;地处繁华地段的紫荆山广场地下工程,目前已完成底层加固,正在审报房产、消防等手续;因后续资金不足而“下马”的华禹天源厂房工程,在商业银行的积极运作下,主体工程已完工;经济开发区海灵国际酒店工程,破旧老化,杂草丛生。开发区主任林建刚激动地呼吁人大代表和新闻媒体加大监督力度,促使业主和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对该项工程进行整治,维护开发区的良好形象。祥和家园工程经过业主单位和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主体已经完工,正在外部装饰,成为航海路西段工程建设的一个亮点。 实地察看后,召开了座谈会。市停缓建工程整治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庚仁汇报了“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全国人大代表薛景霞、人大代表赵英、郭小军发言,对整治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同时提出了加快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魏深义主任对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决议”,加快处置工作步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这次视察时间虽短,但由于视察前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整治停缓建工程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 去年12月23日,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处置停缓建工程的决议》,提出了“2004年6月底大见成效,2004年年底彻底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决议”作出半年来,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决议”精神,按照“决议”要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保证了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将其作为郑州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世显为组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福民、原建委主任魏深义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郑州市市区烂尾楼工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后又成立了“郑州市停缓建工程整治指挥部”,将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列入政府责任目标管理,为处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为促使停缓建工程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停缓建工程处置实施意见》,提出“重点突出,一楼一策,分步实施”的整治原则及“限期复工、司法协助、金融支持、责任到人”的整治工作措施,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停缓建工程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各新闻媒体积极配合,跟踪报道,披露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中的问题,宣扬停缓建工程工作中好的典型,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了停缓建工程工作的开展。代表们说,停缓建工程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是与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努力工作、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分不开的。 2、深入调查研究,查清了停缓建工程的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停缓建工程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每个停缓建工程的成因各不相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人员深入停缓建工程工地,召开座谈会,找知情人了解情况,到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做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弄清了我市停缓建工程的成因:一是建设资金不足;二是手续不全;三是经济纠纷。有的工程开始问题并不大,由于没有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积越大,以至于无法解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治停缓建工程的办法:一是调动业主积极性,不等不靠,尽量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二是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制定处置停缓建工程的政策。三是一楼一策,特事特办。四是依法办事,建立防止新的停缓建工程的长效机制。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要求,对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查出了新的烂尾楼15项。同时严格界限,防止有的单位或个人利用处置停缓建工程的特殊政策,把本不属于“烂尾楼”的工程项目,混入停缓建工程行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这些工作,为完成“决议”提出的处置停缓建工程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3、加快工作力度,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停缓建工程处置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十分简陋的工作条件下,积极工作,充实工作机构,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先易后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对停缓建工程进行现场堪察,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指导,传达市领导对处置工作的要求,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分工合作,整体联动,特事特办;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建设手续补办速度,经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同志们的艰辛工作,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原35项停缓建工程中整治达标率达8%,复工率26%;新纳入的15项工程,整治达标率达7%,复工率33%。对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市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表示满意。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一些停缓建工程手续不规范,补办停缓建工程复工手续和现行的政策相矛盾。二是经济纠纷案件错综复杂,涉及部门和单位比较多,法律规定的程序难以突破,协调困难,结案、执行难。三是部分建设单位对处置工作缺乏积极态度,有的不提供相关资料,无法了解停缓建工程的真实情况;有的寄希望于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停缓建工程项目报价过高,多次流拍;有的出自深层次原因,本身就不希望处置工作顺利进行。四是处置工作无现成的法律法规可遵循,又享受不到象海口那样的优惠政策,增加了工作难度。这些问题制约着停缓建工程的顺利进行,成为处置工作不可逾越的障碍。要完成“决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必须采取强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三、加快处置工作步伐,努力完成“决议”提出的工作目标的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整治停缓建工程任务艰巨复杂,越深入深层次的问题暴露越多,困难越大,需要市委、市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关系到郑州的形象和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按“决议”的要求搞好。市政府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处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尽快出台停缓建工程处置办法,必要时人大常委会可作出相关决定,使处置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落实“决议”的要求,也是处置工作的当务之急,市政府要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 (二)实出重点,强力突破 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既要先易后难,又要突出重点。尤其是地处黄金地段的停缓建工程,影响大,领导和群众关注,能否处置好这些停缓建工程,关系到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的成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经济措施、组织手段、社会监督等措施,多管齐下,实施强力突破。对那些有意阻挠、拖延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进行制裁;对长期不能复工,没有实用价值,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停缓建工程要坚决炸掉;对多次拍卖不成功的停缓建工程,要交由市政府处置,以保证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办证速度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同志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努力工作,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积极协调处置工作中的难题;简化程序,特事特办,加快办证速度,为停缓建工程复工,提供良好服务;要实行责任制,对停缓建工程中的诉讼案件,定人、定时、定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不拖处置工作后腿,为加快处置工作创造条件。 (四)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决议”落实 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处置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好的典型,披露恶意拖延、阻挠处置工作的人和事,运用全社会力量支持、督促停缓建工程处置工作,保证“决议”所提出的2004年底彻底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2004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