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登封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决胜同步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登封特色,瞄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通过项目争取、企业引资、群众筹资等渠道,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前瞻性、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登封市人大常委会多次调研、视察,加强过程监督和引导,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建议,全力支持和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底,登封市已建成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个,省级传统古村落9个、生态美丽宜居村2个,郑州市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12个、自然风貌特色村12个,郑州市美丽乡村9个村12个试点项目。其中,“禅心居”被农业农村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会评为“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并被推介到欧洲;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在省内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多渠道筹资,加大美丽乡村投入
争取上级资金:自2015年郑州市设立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以来,登封市积极进行项目申报,4年来共成功申报项目24个,涉及12个乡镇15个村。其中,2015年2个项目,总投资3600万元;2016年5个项目,共完成投资9126.7万元,郑州市农委正在进行第三方验收;2018年6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8800万元;2019年12个项目,总投资1.17亿元(含登封配套资金),目建设内容已经郑州市农委审核确定,正进行财政评审及实施方案完善。登封还积极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大力实施贫困山区区域特色经济项目,3年来,累计实施区域特色经济项目20个,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
积极招商引资: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引导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和外部资金进入,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通过发展产业促进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社会资金7.2亿元,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4个。
全方位规划,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一盘棋”规划管理:登封市严格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农业、财政、审计、国土、规划、林业、文物、旅游等部门按程序积极申报项目,按工程要求和时间节点精心组织施工。市政府将各乡镇工作情况纳入全市年终目标进行考核,实行月排名、季观摩,重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形成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登封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效促进乡村文旅项目落地。截至目前,已有14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在10个乡镇14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文旅项目建设,累计投入总资金9.5亿元。徐庄镇何家门村的摘星楼、杨林村的仙人谷等项目已推向市场进行运营。
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扎实推动“三清一改”活动和路域环境整治活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及路域环境。全市投资1.1亿元,建设13个垃圾分类处理厂;投资3.758亿元,进行137个村的农村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投资9710万元,完成215个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投资8503万元,完成10个乡镇46公里农村道路建设;投资3090万元,完成7.5公里河道和小流域治理。目前,全市94个村已达到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103个村达到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
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党建领航•六村联创”脱贫攻坚红旗村创建活动为引领, 全面提升57个省级贫困村和28个低收入村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打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与乡风文明相结合: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乡风文明知识宣传活动。各乡镇(区)、街道争相开展了“美丽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子女”等一系列评选活动。
用示范引领,打造美丽宜居新山乡
立足现状,登封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标对表找差距,紧盯问题补“短板”,鼓劲加压抓落实,在落实乡村振兴“大战略”中持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大文章”。
抓好规划引领:各乡镇要抓好12个郑州市美丽乡村试点村项目建设工作,到2019年年底,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要求,实现158个村达到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145个村达到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
抓好专项整治:围绕郑州市下达的厕所改造目标任务,依据村庄布局规划,结合乡镇实际,科学确定改水、改厕具体村庄名单,提前向农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步进行污水管网规划设计,在省、市专项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加强配套资金支持,确保26742个农村无害化厕所如期完成。
抓好产业培育: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推进美丽乡村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种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田园综合体、高端民宿等业态,让美丽乡村成为登封特色发展的名片、全域旅游的亮点。
抓好长效管护: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创新“一事一议”、以奖代补、市场化运作等机制,探索建立农民群众乐于接受、主动参与的管护模式,引导农民共建共管美好家园,确保美丽乡村长治久美。
体现登封特色:登封名胜古迹众多,“伸手摸到秦砖瓦,抬脚踢到汉文化”,现存文物古迹149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21处23项。要有效保护具有登封特色的古文化遗址,留存好乡风民俗,加强对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农村传统文化的系统发掘、整理,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培育个性之美,形成“一村一景”,使每个乡村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韵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营造良好氛围:美丽乡村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新闻媒体、村务公开、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让广大群众明白美丽乡村建设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要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