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战鼓擂,区人大机关全员在连续55天一线“战疫”后,迅速调整状态,提刀上马,转战业务学习第一线,将整个四月作为全员夯基础、提素质的专题学习月,开展了围绕人代会知识、电力设施、河渠治理、公安监控、城市管理、中小学建设等6个方面工作在内的5次集中学习,4次分组学习,9次观摩学习,为本年度人大开展高质量监督,厉兵秣马,充电蓄能。

城市管理专题学习现场
重点监督什么学什么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加快复工复产复学步伐,成为近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重心。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安排下,由常委会各委室牵头,特邀相关分管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化身“业务导师”为人大机关全员授课。各位“一把手”一改往日汇报工作的严肃刻板,采用PPT课件模式,图文并茂得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了“事实案例在惠济的生动实践”,每一个知识点都结合着具体工作,讲起来有所指,学起来有所得,真正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开展紧密结合起来。
“我区现在用的电是从1000KV的哈郑直流通过变电站降压再经过开闭所进入千家万户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中学的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流经我区的河流主要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除枯河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淮河流域”……讲解声洪亮激昂,笔记声沙沙作响,每一位机关同志都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豁然开朗,一节课下来,每个人笔记本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最多的感慨就是,“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儿,到位!吞噬知识的感觉,真好!”

观摩S312道路建设现场
集中提问什么讲什么
“老师”是专业的,“学生”是专心的。课后提问环节,一位位工作年限长、岗位经历丰富的人大工作者,根据专题讲授的知识,纷纷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提问。“变电站满负荷后如何增容?”“如何保证贾鲁河旁的蒸发池水质?”“路边停车场管理的权责如何划分?”活跃的思维、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专业的授课老师回答起来也“微微冒汗”。大家畅所欲言,氛围热烈而又和谐,仿佛一场象牙塔里的学术研讨会。
前来授课的电力局负责人表示,能被邀来人大机关授课心情紧张又激动,一方面表明全区对电力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从自己的讲解中,反映和发现本地区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种双向互动、双向提高。

实地调研220KV北郊输变电隧道建设工程
侧重了解什么看什么
惠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紧密结合全区中心工作,将本年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作业现场作为此次专题学习的“课外实践”场所,有侧重地对每一轮专题学习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在职能部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机关、走进现场,了解了220千伏北郊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进度,清楚了S312郑州境改建工程打造高标准旅游公路的具体规划,见证了金洼干沟上游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成果,观摩了惠济区视频监控中心在社会治理中应用的最新手段……学习现场,师生互动,边走边讲。几次课程下来,机关全员反响热烈,“这样的学习形式富有成效、针对性强,接受起来也很容易。”“不当'门外汉',不说'外行话',一节课就让人受益匪浅,把知识学透了,工作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除了集中调研学习,还有个别分组走访,在每次课程内容学习完毕后,常委会领导还针对不同委室的分管工作,主动担任起“第二导师”,组织机关同志到辖区不同地方走访调研,加快专业理论知识的转化运用。学习河渠水系就带同志们去看东风渠源头所在、学习防汛工作就给同志们现场说说堤坝调水,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带同志们走上最新修建的沿黄慢行步道亲身感受,真正杜绝纸上谈兵,不让知识学习浮在表面。
在惠济区人大,紧张有序的学习已成常态。2020年,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将继续发扬良好的学习作风,加快适应疫情防控新常态,努力在改进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以更灵活的形式、生动的内容,补足“政治理论”“业务理论”之钙,让人大监督更有方向、更有力量,为履行好人大法定职责,助力惠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现场查看河渠治理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