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
——中原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安置房建设工作纪实

2020/9/21
 

  “请问区环境保护局:针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500米二级水源保护区限制,影响多个安置房建设项目落地问题,群众迟迟不能回迁,你们计划怎么解决?”伴随着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马艳红的凌厉发问,不久前,郑州市中原区人大常委会安置房建设工作专题询问会拉开了帷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住房是民生的幸福之本,安置房回迁已经成为全社会尤其是过渡群众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中原区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密切关注和热切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全区群众关心的安置房建设工作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不断加大监督力度,持续跟踪问效、一抓到底。

“家丑也要外扬”  确保“问得准”

  时间回到2015年,郑州市中原区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棚户区改造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先后拆迁行政村46个(自然村125个),完成各类拆迁1600多万平方米,涉及拆迁群众48371户、19.16万人,涉及土地8万余亩。大规模的拆迁任务完成后,如何尽快规划建设好群众的安置房成为中原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安置房建设也成为拆迁过渡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2020年伊始,在谋划全年工作时,中原区人大常委会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听取区政府安置房建设工作专项报告的基础上,决定进一步提升监督力度,组织开展一次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专题询问。
  为了做好做实本次专题询问,中原区人大常委会可谓做足了前期功课,提前精心制定了调研方案,实地走访了5个街道11个行政村,调研了4个区直职能部门,先后召开了3次各类型征求意见和座谈会。通过查阅资料、视察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摸清了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详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重点对制约安置房建设的手续办理、规划调整、政策适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等瓶颈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专题询问提供了“靶心”,确保底数清、问题准、方向明。

“打破砂锅问到底”  确保“问得透”

  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专题询问会正式启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明立、刘花明、余泽军、吕文,党组副书记吴明勇,党组成员李艳玲等17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7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参加;区政府副区长符维代表区政府出席专题询问会,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区财政局、区城建局、区攻坚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原分局、市生态环境局中原分局、中原新区等8个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应询。
  与会人员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勇于发声、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刨根问底”,对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进行把脉问诊。
  “我来回答马艳红委员提出来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中原分局局长李星接过话筒,“根据省南水北调办、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南水北调总干渠中原区段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自总干渠防护栏网外延50米,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自一级保护区边线外延500米。南水北调总干渠在我们区总长度是14625米,水源保护区内涉及我们区3个街道办事处11个村庄共计11个回迁安置项目,需要原址安置的村民37388人,回迁总建筑面积约389万平方米。目前,保护区内约2090亩安开混合用地、开发用地及配套设施用地正常供应受到影响,开发企业资金投入无法实现平衡,导致保护区内的安置房无法开工或停工,严重影响了我区的安置房建设进度。”
  “要解决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问题,什么时候会有效果?”马艳红继续追问道。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动作为,先后多次与省市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积极寻找破解办法。目前,我局受区政府委托积极组织开展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总勘探点位共为39个,并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要求,从2019年12月开始,对勘测点位进行水位动态观测,观测频率1次/10日,截至目前,共观测547井次。根据已观测的水位监测资料来看,孔河以西水位低于渠底,在今年12月份获得一整个水文观测年后,我们将积极协调编制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届时,将彻底解决南水北调总干渠中原区段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问题,做到既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安全,又稳步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二级保护区内的原住居民回迁安置,维护社会稳定!”李星局长的答询数据详实,措施清晰,在场的代表及常委会组成人员顿时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这次专题询问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客套寒暄、没有表扬铺垫,在三个小时的询问时间里,其他组成人员和代表纷纷直击安置房建设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主动发问。“朱屯二期、柿园三期绿地调整等问题,导致土地及规划手续难以批复,请问下一步你们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当前,我们常西湖新区、中原新区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影响安置房建设和群众回迁,请问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措施予以推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区安置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请问你们计划怎样解决安置房建设资金问题?”经过三个小时紧张问答,共提出了10个方面17个问题,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区建设局、区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一耐心解答。
  问答之间有沟通,有互动,有讲评,问得直接、说得清楚、听得明白。发问者有理有据,击中要害,显示了人民代言人的责任担当;应询者不离题跑题,不回避矛盾,彰显人民公仆接受监督的政治勇气。一问一答间,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了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情况,为常委会更加准确地提出审议意见提供依据,也帮助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查找问题、补齐短板、破解瓶颈。同时,也体现了人大监督力度的加强,监督效应的放大。

“响鼓需要重锤敲”  确保“落得实”

  参加专题询问会的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原区牛砦村党支部书记李辉欣慰地说:“本次询问提出的都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几家应询单位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对如何改进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值得充分肯定。比起专题询问本身,下一步我更加关心的是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能不能兑现承诺,千万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我建议区人大常委会要加强跟踪监督问效,确保监督效果落到实处。”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并不止于“答”,更要求于“果”。专题询问工作是否取得实效,最终要用整改的成果来检验。这次询问让与会的部门“一把手”切实感受到了责任和压力。参加专题询问会的区财政局、区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中原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纷纷表示,人大工作越来越“较真”了,本次专题询问问题问得深、问得准,通过一问一答,不仅找准了短板弱项和症结所在,而且明确了今后目标方向和改进措施,不仅问出了压力,而且问出了动力。
  会后,区人大常委会对专题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形成了关于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的审议意见交由区政府办理,要求政府及时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近年来,中原区人大常委会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通过开展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通过‘面对面’的问、‘实打实’的督,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工作实效。通过这次安置房建设跟踪专题询问,达到了沟通情况、探讨问题、谋求对策、促进工作的效果。当然,专题询问只是一种监督形式,真正目的要让人大监督百姓关心的安置房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努力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专题询问结束后,郭明立代表区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求说,要充分运用好专题询问成果,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安置房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使过渡群众早日实现回迁,真正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
  

 
  

来源:中原区人大 作者:朱树涛 陈玉强 孙飞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