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推动《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全面有效实施,深入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和监督计划安排,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条例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此次执法检查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执行条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好地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努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紧扣条例,对照内容,积极推动国家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对照法律研究问题。深入学习条例,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确定检查重点。对照法律开展检查。在实地检查、部门自查、座谈汇报等环节中,始终以法律规定为准绳,对照条款检查,对照条款听取汇报,以执法检查促进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群众对法律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贯彻。对照法律提出建议。依据条例规定的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履行的法律责任,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实际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落实要求和整改建议。
(二)精心组织,督查考核,深入了解城市市容管理存在问题。抓住“明查和暗访”,开展前期调研和后期检查。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份组织相关人员对守敬路、少林路(阳城路至嵩阳路段)、嵩阳路三条主干道及道路两侧进行“预调研”,聚焦问题、听取建议,为执法检查正式开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8月初,起草了《登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郑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经主任会议研究通过。8月13日,检查组召开执法检查动员会,对执法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嵩阳办、政府办等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推动执法检查进一步深化细化。随后一个多月,执法检查组分为两个检查小组,重点围绕条例的宣传贯彻情况、道路和临街建(构)筑物容貌管理情况、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情况等方面开展检查,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多时段高频率督查检查,并将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抓住“随机和重点”,开展抽查暗访和问卷调查。以随机抽查的方式,随机发放200余份调查问卷,确保掌握真实、可靠的数据。围绕条例实施中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开展专项调查分析。抓住“普遍和典型”,开展广泛检查和成绩考核。9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华敏听取检查组工作情况汇报,主持召开执法检查推进会,听取执法检查组、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深入了解执法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9月份,执法检查组结合会议情况,制定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执法检查考核表,细化考核标准,明确考核重点,再次到以上三条道路现场检查,对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打分。经过近两个月的执法检查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真整改,守敬路、少林路(阳城路至嵩阳路段)、嵩阳路三条主干道及道路两侧的市容和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和提升。
二、工作成效
人大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以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立足城市环境和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不断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管理举措,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程度改观。
(一)加强普法宣传,法治意识明显提升。普法教育执法者先行。加强对条例系统化学习、培训、考核,执法人员素质、执法水平、服务意识明显提升;普法效果全覆盖。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条例,对市民进行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市民树立维护城市市容环境的意识。
(二)完善基础设施,市容管理明显改观。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及农贸市场、“六小”门店等设施建设和管理提升,逐步缓解群众入厕难、市场运营无序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力;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工程。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做到生活垃圾日进场、日处理、日覆盖,全面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三)集中攻坚破难,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实施交通综合整治工程。以“文明交通”为载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志愿者劝导、交警按规定执法、发放温馨提示便签等,阻止交通违法行为和乱停乱放行为。严查交通违法行为,加大对违章停车、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及行人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力度;开展停车管理专项整治,加快停车场建设力度,推进公共“智慧”停车场和非机动停车场建设。对全市停车位统一调度,科学施划停车泊位,全面取缔影响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的非正规停车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不断向好,主要街道、重点区域的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但对标高标准高水平、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有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城市综合整治和环境承载力还需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管理不够完善,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等。小问题凸显大民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对标先进,补齐短板,改善城市形象,为美丽登封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实现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新跨越。城市规划是城市市容和环卫管理的源头。要优化规划布局,重点研究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和功能需求,保障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选址,进一步加强公共“智慧”停车场规划建设;强化立体规划设计,深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强化对规划的编制监督,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实现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监督工作的衔接和互补,以建促管、以管带建,不断优化城市管理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典型引领,打造精细管理整洁有序新环境。深入开展“达标街道”考核评比活动,城市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通过达标街道的治理和评比,做好典型推广和示范,努力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典型在一线推广;坚持问题导向,对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消防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区域,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设立专栏和“曝光台”,精准发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压实“四方”责任(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等各方责任),充分调动部门单位加强行业管理、落实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城市环境、“五小”门店和重点行业门店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坚持部门联合,分工合作,构建共建共管互联互动新格局。部门联动执法。制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整治方案,联合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办事处、社区等多部门的力量联合整治,明确工作目标和部门职责,努力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方协调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注重长短相宜。把握近期与长期的关系,将阶段性整治和常态化管理结合起来。短期要以管好治乱、扫净治脏为主要任务,开展城市管理立竿见影行动,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当前急需改善的环境卫生问题;长期要开展城市治理长远攻坚,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水平。
(四)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新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城市配套设施弱项和市民实际需求,推进“厕所革命”、公用事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及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加大违法行为执法力度,坚决防止市容环境问题的反弹回潮,打造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对流动摊点乱摆乱卖、违规停车等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疏导点,统一规范化管理,变零星执法为集中整治,变被动处置为主动治理;健市容管理长效制度。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落实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市、街道、社区共同参与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良好局面。
(五)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新境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维护没有旁观者,文明风尚的塑造,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城市管理机构要集思广益,广泛开展各项文明引导活动,引导公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城市管理。主动邀请人大代表监督视察城市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城市管理重大事项,接受人民监督;城市管理信息要及时公开。对一些关系民生的重大城市管理事项,通过公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政府倾力改善民生与市民履行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城市管理要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宣传学习落实《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力开展公共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动员更多的市民关心、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共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