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9日,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映衬在蓝天白云下的万物显得耀眼夺目。在河南省新密市青屏山上,正在调查视察绿化造林工作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看着眼前满山遍野的翠柏,眺望远方一望无际的密林,内心充满着自豪,脸上绽放着笑容,不由地发出感慨:煤城变美景,荒山变绿川,我们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呀! 听取审议——让煤灰路穿上绿裙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是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县市,这里的运煤车辆络绎不绝,川流不息,所经之路“浓煤重抹”。“现在进入新密,赶紧关闭车窗”,道路上的煤尘污染一度影响着新密的对外形象。如何把这种不良影响降低到最小值?新密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市情,及时提出了“绿色通道”战略——沿道路两旁各栽植宽10米的常青树,建成绿化带,打造景观路,重塑新密形象。 2004年初春,一场“建设绿色通道”的战役在新密全面打响…… 3月中旬,正当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进入攻坚的时候,部分乡村却突然击响“退堂鼓”,打出“停战牌”。原来,入春以来的持续干旱,造成大部分新栽苗木干枯、甚至死掉,广大人民群众开始怨声载道。群众的呼声很快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3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委员和代表对绿色通道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视察…… 3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专题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绿色通道建设情况的汇报。审议中,委员们慷慨陈词,对问题直言不讳: “个别乡镇、办事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整体发展很不平衡。” “有些应付支差,敷衍塞责,苗木规格低,栽植质量差,影响了工程质量和观光效果。” “栽了百了,重裁轻管,苗木成活率太低,不仅劳民伤财,更伤害了老百姓的积极性。” …… 针对问题,委员们纷纷提议:“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配合意识,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要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和管护负责制,保证绿色通道永远畅通。”“要栽管并重,不仅要科学栽植,而且要精心管护,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当务之急,要采取补救措施,对干旱的苗木进行浇水保活,对旱死的苗木进行补灾保全。”…… 会议之后,市政府对人大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常务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对绿色通道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绿色通道建设再掀新高潮…… 3月28日在刘寨镇观甘路段召开了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现场会。 4月2日和4月4日先后两次召开绿色通道建设浇水工作会。与此同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旱死和不合格的15万棵苗木进行了补栽。据统计,这一年全市建设绿色通道100多公里,植树200多万棵,让条条煤灰路“一俊遮百丑”,旧貌焕新颜。 率先垂范——让和尚岭披上绿装 2005年2月26日下午,春寒料峭,山风刺骨,在新密市袁庄乡靳沟村雪花山上,彩旗飘飘,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原来,这是新密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的一项特殊“议程”。为支持政府工作,推进绿化造林全民化。人代会之前,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向市委进行汇报:会议期间,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开展一次义务植树,利用广大代表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把全民植树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市委经过认真研究,对此表示同意。于是,义务植树活动史无前例地出现在“人代会上”。植树活动现场,市委书记刘焕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兵森、市政府市长赵新中等领导,并没有当起指挥官,而是以一名人大代表的身份,领到了每人栽植10棵树的任务,他们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与代表们“并肩作战”。代表们象打了一针兴奋剂,热情似火,忙活不停,有的挖坑,有的填土、有的浇水,如同开大会那样认真,那样负责。仅到下午4点钟,8000多棵树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在现场,分管林业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桑萌莉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组织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带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绿化造林的热情和积极性。市政府将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迅速掀起全民植树的高潮。人代会结束之后,市政府及其林业部门乘借这次东风,层层召开动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广泛发动,全民动员,义务植树活动如雨后春笋,如百花齐放,如排山倒海,在全市各个乡镇铺展开来,形势之大,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岳村镇竹杆园村村民郑石俊饶有兴致地说:“今年,政府和林业局对栽树真是下了大劲儿,费了大力儿,俺村的和尚岭多少年了,都是寸草未生,光秃秃的,而今却栽满了绿油油的柏树,真让人高兴啊!” 据市林业部门透露,这一年共植树10.5594万亩,1500万棵,是前三年之和。 执法检查——让废墟堆盖上绿被 绿化造林工作到底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2005年10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带着这些问题,组织委员和代表们,深入到曲梁、岳村、平陌等乡镇,对全市贯彻执行《森林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检查中,委员和代表们一方面对绿色通道建设和荒山造林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绿化造林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空档。煤炭作为新密的第一支柱产业,在极大加快新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新密留下了诸多后遗症,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土地搬陷、民房倒塌,造成大面积荒芜和废墟,既浪费了国土资源,又大煞了良好风景。座谈会上,面对这些既不能耕种,又不能建宅,又影响形象的“废墟地”,如何整治?委员和代表们一致认为,应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尽快把这些废墟堆作为今后绿化造林工作的侧重点,统一规划,加强植被,以加快国土绿化,提高森林面积覆盖率…… 陪同执法检查的市林业局局长魏瑛洋边听边记,并对委员和代表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当场作出表态:一定努力整改,抓好落实。根据委员和代表们的建议,市林业局迅速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对策。2006年伊始,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把加强废墟植被作为今后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行了部署,并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办事处纷纷行动,开始着力解决这项往日无人问津的“老大难”。止目前,全市煤矿搬陷区的废墟已整地2000多亩,植树1000多亩,荒芜已久、千疮百孔的土地即将绿起来、美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