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人大常委会改进代表视察方式 求实情 重实效

2006/10/12
 

  代表视察是闭会期间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形式。组织开展好代表视察活动,是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代表视察活动普遍存在的形式主义倾向,满足于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相当的视察活动多停留在“一听二谈三汇报,回到单位写报告,报告一交就拉倒”,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水过地皮干”、“雷声大雨点小”,既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又难以保证实效。
  为了改进这些不足,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提高代表视察实效,登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改进代表视察方式,采取了集中视察与分散视察相结合,代表持证视察与走访、座谈相结合,无陪同视察与分组调研相结合,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视察方式。注重“三性”,即视察内容的针对性,视察准备的充分性,视察对象的全面性。始终坚持“一个标准”,即把人大代表、“一府两院”、被视察单位“三满意”作为衡量视察质量的标准。人大代表满意,就是通过视察,使他们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的全面情况,既要发现问题和不足,又能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意见被“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采纳或办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发挥了代表作用;“一府两院”满意,就是通过代表视察活动找出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从而推动自身工作的开展;被视察单位满意,就是通过代表视察活动对自己的工作给予客观地评价,成绩可以得到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引起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从而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今年8月,为了全面了解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落实情况、食品卫生法的执行情况、教育工作及工业发展情况,登封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了分组调研、走访代表、无陪同视察的方式,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工作人员,分六个组到全市17个乡镇区办进行视察调研,不让政府职能部门陪同,深入基层,深入农户进行实地察看,召开不同层次的代表座谈会,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次视察调研活动先后深入到17个乡镇区办52个行政村124个农户、34所学校、34个企业,参加活动的代表100余人。视察后在各组汇报的基础上写出了更具真实性、针对性、科学性的视察报告,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听汇报多、看好的多、讲好话多”的现象,使代表了解了全面情况,看到了各方面的正反典型,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代表十分满意,都说这样的视察才“过瘾”。

 
  

来源:登封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吴彦军 杨意华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