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支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人大监察司法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完善职能,更好发挥作用,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贡献。立足新的历史起点,郑州市人大监察司法委自觉站位全市高质量发展全局,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突出主题,找准切口,强化监督,求实求效,深入推进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以平安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坚定一个方向,毫不动摇落实中央重大司法改革决策部署。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2016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授权包括郑州在内的18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2018年10月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愿意接受处罚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新,对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相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为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有效实施,监察司法委协助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专项工作报告,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在视察、调研和审议中提出的问题,加强跟踪督促落实。市人民检察院推动全市基层检察院在省司法大数据平台开通发送权限,解决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函发送不畅通问题。全市法院严格证据审查和认定标准,加强审判程序保障,市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知书》模板嵌入智能审讯系统,持续提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精准性。市司法局制定实施指导意见,严格预防和查处增设社区矫正担保人现象,随意提高担保人条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2至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29043件41207人,适用率90.35%,有力促进了市域治理现代化。
我们坚守一个根本原则,时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近年来,因疫情防控和特大暴雨灾害叠加造成的房屋租赁纠纷高发多发,严重影响了郑州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监察司法委找准切入点,协助常委会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房屋租赁审判开展了专项工作评议。
常委会在集中评议中,组成人员针对审判工作能动服务中小微企业意识不足、房屋租赁纠纷典型案例总结推广不够、预防和解纷合力不足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全市两级法院认真落实评议意见,创新“示范性裁判+诉前调解”模式,妥善化解郑州大观国贸、大商集团中原新城店涉众租赁纠纷,300多家商户持续经营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坚持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司法,基层法院创造的“商和管成”、“和顺中原”、“三田留余”、“淾顺人和”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元解纷机制,成为叫响全国的“郑州品牌”。针对引发房屋租赁纠纷的焦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推动审判机关同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矛盾纠纷预防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实现以“小切口”监督取得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大成效”。
我们突出一个着力点,积极助推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常委会首次以专题询问的形式,对我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进行监督。
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通过视察、走访和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一体化实体平台建设,提高诉前调解质效,化解群体性申诉控告,提升基层派出所矛盾排查化解能力,优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和强化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等7个问题,面对面要求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市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以及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现场答复。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切,对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认真整改落实,优化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建立“三局联动、多元融合”工作机制,实现公安、司法、信访资源共享、人员联动、同卷答题;金水区打造的“一站式挂号全科门诊”多元解纷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全市法院认真贯彻“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充分发挥诉前调解作用,2023年一审民事案件诉前调解141350件,调解成功84372件,调解成功率近60%。
我们紧盯一个目标,持续提升监察司法监督工作实效。
在每一项监督工作中,监察司法委都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监督议题选择确定、组织实施、报告审议、问题督办等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扩大人民有序参与,充分听取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关切,真正体现人民意志意愿。围绕做深做实监察司法监督工作,探索建立依法有效监督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监督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生重实际,更加有力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学法在先。立足监察司法工作突出的法律性、专业性、政策性特征,在开展每项监督工作前,都根据监督主题,安排专家或专业人员,对参加视察调研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委委员和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学习培训,使监督同学法知法用法相融合,做到知法在先、监督有力。二是坚持直插基层。实情在基层,民声在基层,问题在基层。监察司法委组织开展监督工作,都坚持把基层法院、检察院、派出所、司法所、看守所、街道、社区、律师事务所作为视察调研重要对象,通过重心下移,眼光向下,深入群众,掌握真情况,听到真故事,体味真感受,发现真问题。三是坚持开门监督。人大监督只有让群众发声,才能同群众交心,为群众解忧。在2023年的监督工作中,监察司法委先后三次开门“请客”,针对不同的监督议题,邀请近百名来自基层单位和一线各方面从业人员和群众,面对面倾听他们的评价、认识、问题和思考,归纳升华为监督工作的意见建议。四是坚持问题先行交办。人大监督要转化为支持的正能量,提问题交问题必须是规定动作。监察司法委在前述的三项专项工作监督中,先后将通过视察调研、面对面座谈收集到的80多条意见建议,分类归纳整理交“一府两院”研究落实,并要求在提请常委会审议的报告中进行反馈。“一府两院”或立行立改,或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做到问题早整改真整改、早见效有交待。
我们明确一个担当,有力有效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部署,监察司法委将紧盯市委提出的“突出营商环境”的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牢固树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守正创新,担当尽责,持续提升监察司法工作效能,积极助推郑州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我们将聚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协助常委会创新和深化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监督,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引领法治郑州建设;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协助常委会开展破产审判、民事执行、知识产权犯罪检察等专项工作监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聚焦强化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保障,协助常委会开展法律援助法、行政复议法、仲裁法等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保障人民群众公平享受法律公共服务,推进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聚焦充分彰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作为,深入开展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行政人员“三官一员”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和代表联络站工作,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深化拓展人大监察司法工作新境界新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以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强能力,守纪律,转作风,增实效,不断开创人大监察司法工作新局面,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郑州深植根基、创新发展,为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展现担当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