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网5月25日讯:距市政府承诺的建成22所中小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些新学校建设进展如何?能否按时兑现承诺?带着市民关注的问题,昨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副主任李保山、主永道、尚有勇带领我市40名人大代表,分4路视察了所有新建学校。代表们深入工地现场,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目的是摸清学校建设中存在的深层问题,为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加快建设,兑现承诺。
预计15所学校9月可招生
“目前,市区的土地可谓寸土寸金,要从现有的城区中挤出一块土地建学校实属不易。”负责承建新学校的市内5区负贵人,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征地、筹资、协调,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 据市教育局负贵人介绍,目前,新建学校中有17所已如期开工建设,其余5所除中原区购买郑州一高技校改建为秦岭路小学、购买绿荫学校改建为淮河路小学将在6月份改造后即可投入使用外,另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2所学校尚未开工,二七区的长江东路小学正在建施工临时房。预计能在今年9月实现招生的将有15所学校。 在17所已开工建设的学校中,金水区丰产路小学、77中学,惠济区79中学,二七区兴华小学,管城区84中学等5所学校主体工程已完成;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中原区华山路小学、73中学,80中学,二七区13中学,82中学,管城区五里堡小学等7所学校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金水区艺术小学分校、75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8中学,管城区南十里铺小学、83中等5所学校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 在视察现场,代表们对某些新建学校的施工进度表示忧虑。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两所新建学校开发区中心小学和郑州85中场地内静悄悄的,满地荒草,没有任何开工的迹象。“按照这样的情况,9月份完工是不可能的!”
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
视察中代表们深入了解到学校建设面临的种种困难。 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据市教育局负贵人介绍,22所学校总投资6亿多元,其中市财政资金已到位5000万元,区财政资金3280万元,其他资金8098万元,目前尚有缺口资金44717万元。大部分建设资金没能落实,这一困难势必影响到新校的建设进度。 对此,代表们建议,市政府要把新学校建设纳入政府投资预算,加大资金协调力度,确保所需资金到位,避免形成新的工程拖欠。同时要建立资金监督机制,监管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出现挪用现象。 “学校建好了,教师配置问题如何解决好,关系到学校、孩子未来的命运。”师资问题同样受到代表们的关注。据了解,新建学校所需的487名教师,将从全市优秀教师队伍中选调并从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拔。 时间紧,任务重,工程质量能否保证?代表们认为,不能为赶工期而影响质量,必须做到进度与质量同步,特别是施工监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实施监督。 对于代表们的建议,在视察结束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柳身当场表态,各区要一个一个学校倒排工期,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完成任务不动摇1 5月底,市财政要确保不少于4000万元到位,6月底到位500万元,各区也要千方百计加快筹资步伐;要加强质量稽查,进度服从质量;教育、人事和各区政府及早作好师资招录、调剂和培训。
探询破解入学难治本之策
在向代表们介绍情况时,副市长龚立群坦言,即使22所中小学如期建成,也只能暂时缓解入学难。因此在座谈中,各方还把眼光和思路集中到如何破解入学难的治本之策上来。 按照有关规定,社区容量在2万人以上的,应该规划有一所中学;1万人以上的应该规划有一所小学~5000人以上的应该规划有一所幼儿园。据了解,目前,市区三环以内已经没有可用于新建学校的预留地了,能建、应建学校的地方早被占用,再买回来,无疑会大大增加建校成本。新建学校选址难、征地难正是长期以来城市规划失缺的根本病因。对此,代表们疾呼,必须规划先行!从现在开始,规划部门要做好长远规划,小区建设必须预留学校用地,否则还会积累新的矛盾。 ,如何化解资金难?代表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打破教育投资单一渠道“瓶颈”。政府作为实施全民义务教育的主体要加大投入力度,但同时也要涌过向社会投资挖潜力,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如建立郑州市教育基金,积累资金。小区开发商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尝试推广开发商自建学校移交政府的“兴华街小学”模式。此外,鼓励和提倡名校建新校,鼓励和规范社会办学等,多管齐下打通资金难通道。 无论困难有多大,问题有多少,老百姓关心的就是学校能否如期建好,孩子能否顺利入学!对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掷地有声:“我们绝不能做对全市人民只承诺不兑现的事!”

郝建生主任在工地现场视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