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009/6/10

 

  新郑市是一个水资源紧缺和水质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全市349个行政村45.9万农村人口中,存在饮水不安全的有149个行政村,17.7万人。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情况,促进全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顺利推进,今年5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吃水难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的重点工程,也是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基础。农村饮水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发展农村经济,开展新农村建设就等于一句空话。新郑市提出“三年时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一年多来,全市已有近一半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但是,通过视察发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中,还存在着任务量大、资金缺口大、工程协调不到位、后期管理不善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会议建议市政府,一要强化领导,狠抓项目推进。要按照“三年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进一步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集中技术优势,集中人力和物力,统筹规划,科学施工,提高效率,狠抓项目推进,保证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要加强协调,突出重点。要把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作为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推进,乡镇政府、行政村要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加强协调对接,及时研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要把吃水困难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村作为改造重点,集中力量,优先解决。
  三要加大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要积极创造条件,向上级部门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弥补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市乡两级政府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工程项目如期实施。要坚决防止借机向群众和村组摊派资金和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加重村组和农民负担。
  四要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后期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强工程监理,严把工程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同时要加强对村村通工程日常管理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建立饮水工程规范管理的有关制度,强化日常养护,提高管理水平,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作好、做扎实。

 
  

来源:新郑市人大常委会 作者:张新志 编辑/国宏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