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随着一声巨响,位于登封市滨河路的旧敬老院大楼被拆掉了,标志着登封市又一项教育工程——登封市东关小学改扩建工程动工了。
近几年来,由于登封市的教育质量在郑州市六县市区中的位次不断下滑,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强,教育成了各界群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问题。针对这一情况,登封市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紧盯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4次专题调研,听取政府5次专项工作汇报,开展5次视察,提出意见和建议10余条,督促市政府连续出台相关举措,推动了登封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一次调研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看到,卢店镇龙头沟小学10多间教室,仅有3个学生,少林办事处少林小学仅有1名教师2名学生,而市区的初中、小学班额均达到了80、90人,最多的小学班额达107人。极度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教育和教学质量,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建议下,市政府认真研究,提出了整合全市教育资源的举措,用三年时间,将全市143所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合点为97所。目前,这些布局调整已基本到位,优化了教育资源。同时,市教育部门提出“三严三限”政策,控制全市学生无序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市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是阻碍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市区3所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现有的3所高中,登封一中运动场地过小、没有实验室,实验高中根本没有运动场地,嵩阳高中学生住在已经斑裂3厘米宽缝的宿舍里;初中和小学均存在班额过大,无运动场地的问题,尤其是市直的一所初中,不仅没有运动场地,厕所严重不足,家长课间在校门口排队接孩子外出去厕所。针对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讨论,力促这些问题逐一进行整改落实。
就3所高中的建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仅2007年就组织人大代表进行了2次视察,督促登封一中、实验高中运动场问题和嵩阳高中学生宿舍楼加固问题当年开工建设。关于初中、小学的建设问题,市人代会2007、2008年连续两年把“扩建市区中、小学校”定为议案,并多次视察督促落实,促进了市政府详细制订了中、小学校发展规划,在市区新建初中一所,在市区南部和东区各规划新建小学一所。2007年秋季,市区新建的初中已开始招生,缓解了市区初中招生压力,保证了初中班额全部在70人以下;今年秋季市区南部小学已开始招生,使市区中小学校布局趋于合理。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市政府年度投资项目计划时,向市政府提出了增加教育投资,扩建市区小学的建议,市政府积极采纳,目前,已有3所小学动工实施改扩建。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翟晓宾说,这几年可以说是登封历史上教育投入最多的几年,我们拿出的不仅是黄金地段,而且是钻石地段支持教育。看着一所所学校的建设,登封人民感慨,人大真正为人民撑起了教育这片天。
有了好的校舍,更要又好的教育质量。去年7月,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报告,在审议后的票决中,该报告未获通过,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政府针对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先后多次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分析原因,查找差距,研究对策,确定了把教育事业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在今年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的工作方针,市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绩效管理等激励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谈到近几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主管教育的朱耀辉副市长满怀信心地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管了就不难,有人大和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支持,有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登封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