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式”接待收获预期效果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侧记

2010/3/25
 

  3月15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和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牛连生、史龙超、韩丽华3位市人大代表在会议室进行了面对面对话,这是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代表日里的一次特殊接待活动——“预约式”接待。“预约式”接待是指每月15日前,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次人代会上代表建议、意见和议案的具体内容,按照市委的要求,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筛选出重点建议,并通知建议提交人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在主任接待日面对面交流,由接待主任亲自督办,政府职能部门主办。

  修建立交桥

   在郑州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牛连生提出建议:运河以南的区域(滨河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进行规划建设,商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带动这一区域的繁荣。自郑尧高速公路开通以来,此区交通十分拥挤,去年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达82起,成为郑州市近郊交通事故多发地段之一,解决交通问题势在必行。为彻底解决该区域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建议在此处修建立交桥。
    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人表示,目前,该项目工作报告已完成,环评已批复,土地预审工作正在开展,计划3月底前开工建设,2010年底前建设完成,届时将解决该区域的交通问题。对此答复,会议室鼓起了掌声,牛连生代表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完善旅游标识

  近几年来,随着郑州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快速增加,落后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已不适应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成为制约郑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此,市人大代表崔豫林、岳德常、史龙超、巴顺利、王志昂在此次人代会上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尽快完善旅游标识体系的建设。

  市旅游局负责人答复说:“这个建议非常符合我市旅游发展的实际,市政府领导已明确指出,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全市旅游系统的重点工作,力争尽快把旅游标识体系建立起来,”并进一步表态:“3月20前,完成规划评审;4月20日前,进入招标程序;6月底进入施工阶段,希望代表们能满意,”掌声再次响起。

  针对完善旅游标识问题,参与接待的郑州市公安局负责人也表示:“我们与旅游等部门密切配合,对市区道路的交通指示标志不断完善,努力做到指示、指路标志的连续、有效,方便车辆行驶。同时,按照国际规定,3A级以上旅游区标志应设立在离旅游区近的主要道路、高速公路出入口前方,以方便游客出行。”

  合理改造道路

  郑州市存在“天天挖沟”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市容市貌,也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还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交通堵塞、空气污染、商户受损等等。市人大代表韩丽华在人代会上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在制订城市规划时应具有前瞻性,进行科学规划,在改造“百条街巷”时,着眼于市民的切身利益,协调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部门,将各种地下管线集于一体,一次性“挖沟”解决,避免今天挖了明天又挖。这样的一次性投资,使广大市民终身受益,且能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资源浪费。

  针对韩丽华代表的提议,市城乡规划局负责人现场表示,规划部门已计划在重要路段试建地下公共管沟,目前正在作全市范围地下管网普查和测绘,以进行综合管线信息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建立科学准确的综合性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三位代表表示:“这种面对面解决代表建议的活动准确、明朗、快捷,表达了我们的心声,体现了政府办事效率。”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戴 翔 柴国合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