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有这样一位好代表
——记中牟县人大代表王玉兴

2010/11/10
 

  今年入冬以后,北风呼啸,天地间一片苍茫,到处看是一片寒意。然而,当人们走进中牟县大孟镇王林庄,远远望去一片层层起伏的白色海洋,那是搭建的一排排日光温室大棚。进入棚内,仿佛回到了春天,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鲜嫩的黄瓜、红红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芹菜,各种新鲜蔬菜呈现眼前,让人垂涎欲滴,劳作的农民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这一些,是中牟县连任四届的县人大代表王玉兴奋斗的硕果,王林庄村民都把他当作致富领路人。

艰辛探索

  王玉兴1987年被选举为王林庄村党支部书记,1990年当选中牟县八届人大代表。自从王玉兴当上王林庄支部书记,一直想为村民找到一条致富门路,为群众办成个象样的实事。如何实现这一愿望成了他多年的困惑,他在这一困惑中也历经了无数次的艰辛。1987年,他带领全村群众发展棉花种植,全力打造“棉花高产千亩方”,使全村棉花种植达到了1800余亩,成为王林庄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行情的变化,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之后,王玉兴又先后带领群众发展了桑蚕养殖业、果树种植业,每个项目都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但是,都因为市场形势变化或群众发展需求的提高,直到1999年没有形成王林庄真正的产业支柱。为此,王玉兴一直不甘心,一直在努力。

找到新希望

  1999年初的一天,王玉兴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因为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反季节种植,致富一方百姓”。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在王林庄发展反季节种植项目。他经过了无数次调研奔波,去农科院问过专家,请专家到过王林庄,组织村干部近到邙山区、远到山东寿光进行考察,最终他认定了这一项目。他认为,在王林庄发展日光温室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距郑州、开封都不远,所处位置是郑州和开封的菜篮子,蔬菜销路应当不成问题,反季节种植蔬菜市场前景很好;地质和气温符合发展日光温室的要求,只要学会技术,别人能干成的事,王林庄人也一定能干成。

干部来带头

  对于王玉兴发展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的念头,村民有不同看法,认为“投资几千元,能不能成功是没影的事,亏本怎么办”。 王玉兴坚定了发展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的信心,决心不干成不罢休。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组织党员干部建棚试验,1999年,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党员干部率先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6座,试着进行反季节种植。然而,天不遂人愿,当年却遭遇了强降雪,加上经验技术不足,种植的蔬菜出现了病害,不但没有见效益,反而亏了成本,部分党员干部也失去了信心。王玉兴好象没话可说了,但是,在他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失败的原因,多次到省农科院、成功的地方请教,认真研究种植、管理的每个环节,最终他明白了失败是因为不懂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日光温室收获后,他长出了一口气,所剩十几个大棚户都成功了,棚均收益三千多元,这对当时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农民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对发展日光温室产生了很大的诱惑。

坚定了信心

  王林庄十几名党员干部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成功,很好地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更坚定了王玉兴在全村发展的信心。王玉兴抓住这个机会,先后组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全体群众大会,研究这一项目的可行性,动员全体村民发展这一项目。为了保证群众不遭遇失败,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项目稳步发展、取得更大的效益,针对群众担心的“资金难筹集、技术难掌握、产品难销售”等问题,王玉兴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从多方协调资金40多万元解决王林庄群众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的资金难题,从山东、省农科院聘请来技术员讲解反季节种植技术、指导日光温室生产。这些难题的解决,调动了群众发展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的积极性,到2003年全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就达到了200多座。但是,由于村里的日光温室大棚不集中,不能形成市场,群众用农用车拉出去销售,不但增加了成本,也难以卖个好价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年他就组织村党员干部召开会议研究,规划出专门的日光温室大棚用地,开始了“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生产模式,并筹资修通了通往棚区的柏油路,当年就有了大大小小客商来慕名前来采购蔬菜,王林庄反季节蔬菜基本不用外出销售,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利润。

赢得了称赞

  王林庄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种植项目获得了相当的效益,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日光温室大棚数量逐年增多, 2009年就达到了500多座。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王玉兴开始了在蔬菜品种上作文章,先后引进了无刺小黄瓜、圣女果等优良蔬菜品种,使王林庄日光温室大棚反季节种植再次增收,单棚收入达到了1万5千元,最高可达4万元,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1000多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认识王玉兴的人都这么说,“王林庄有位好代表、好干部,是个真正的汉子,王玉兴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来源:中牟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张兆祺 尚中山 编辑/国宏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