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 “经济工委”)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围绕我市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把强化法律监督和经济监督工作作为重点,抓出实效。
实现市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实质性转变
2005年2月28日,常务副市长李柳身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提交了《郑州市2005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草案)》。《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虽然自2003年就开始颁布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市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特别是对政府年度投资项目计划的审查批准工作,对市人大常委会来说,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切实实现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监督,盯紧政府的“钱袋子”的职能,经济工委经过认真调查,多次与各有关部门沟通,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审议意见。 3月9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有勇当面向李柳身交办了审议意见。同时,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严重超概算的项目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切实保证《郑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的有效执行。 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行使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权,此举标志着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由程序性监督转向实质性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的现象起到了一定遏制作用。
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自2003年郑州市对外开放会议以来,我市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投资水平较低、投资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规模偏小且出现下滑趋势等问题。 从投资环境方面讲,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对外商企业多头检查、多部门执法,“四乱”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县(市)区对外商的承诺迟迟不兑现,缺乏诚信;部分外商企业发生的纠纷案件久拖不决,必须经过上级领导批示或新闻媒体曝光后才引起重视;一些重点项目施工环境差,经常发生敲诈、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现象等等。 这些问题已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经济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尚有勇的带领下,深入到二七区、登封、部分政府部门办事大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驻郑各级人大代表发放问卷调查,召开三资企业和市外投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企业家们对我市优化经济环境、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商务局汇报我市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对策,下大力气解决招商引资中的深层次问题。 2005年11月29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保山、尚有勇带领下,经济工委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分两组到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视察。根据代表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写出了视察报告,建议市政府要突出抓好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信誉环境等的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加大外商投诉处理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好一批重大外商投诉积案;通过加强服务做好以外引外、以商招商,尽快实现招商引资的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不断创新方式,突出重点,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实现利用外资的新突破,确保我市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做好法律监督工作,保障经济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安全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 近几年来,市政府通过大力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机构等措施,我市安全生产状况有了较大地改观。但仍然存在有关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投入不够、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切实做好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9月27日,经济工委组织了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副主任李保山、秘书长赵英带领下,先后对北下街办事处、北顺城社区、易初莲花商场、航海路茶叶批发市场等各具代表性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和安全防范设施进行了视察。郝建生对管城区开展的安全生产“十个一”活动、典型推广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