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郑州市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预算工委”)积极探索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努力开创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新局面,力求“灵活”、“突破”、“实效”。
监督方式求“灵活”
认真审议年度财政预、决算、审计工作报告作为工作重点。2005年,预算工委在接到市人民政府提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2004年财政决算和2005年上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关于郑州市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先后组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及预算审查监督顾问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在此之前,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预算工委曾下发了《关于收集对市政府财政报告反馈意见的通知》,要求常委会组成人员在认真审阅报告草案的基础上,将他们“看不懂,说不明”的问题,填写在《报告反馈意见表》中。 最后,预算工委将反馈意见收集整理,针对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在组织初审报告时,由市政府财政部门给予详细解读。这是2005年加强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一个创新,收到了较好地效果。
监督内容求“突破”
坚持抓重点、攻难点、解热点是预算工委加强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取得成效的又一经验。 一年来,预算工委委把一些涉及面广、事关改革发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成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重点来抓,力争在监督内容上求“突破”。政府每年财政超收收入情况如何?具体收入多少?安排使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对此做了积极地探索。11月,在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主任会议上,重点听取了市财政局赵健同志作的《郑州市本级2005年财政收入预计超收情况及安排意见》的报告,首次将市本级财政超收收入和安排意见置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之下。报告从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财政收入增长因素。超收安排优先安排法定支出、社会保障、卫生等公共支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支出,必不可少的行政事业经费也给予适当安排。为更好地加强对政府财政的监督,今后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政府财政收入预计超收情况及安排意见。
监督过程求“实效”
针对我市各县、乡、镇政府债务负担沉重,严重影响当地政府预算的正常进行。根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县乡财政状况调查研究的方案》的通知要求,预算工委会同市财政局,从今年6月份开始,对全市的财政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重点调研了荥阳等6个县(市)的财政状况,以县域经济发展、县乡财政运行状况、县乡财政困难及债务状况、预算管理及监督工作等为调查重点,分别采取召开县(市)区人大、财政、审计、税务工作座谈会,填写财政状况调查表、查阅有关资料、召集财政等部门分析调研结果等形式,历时3个多月,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了目前我市县乡财政的基本情况。2005年8月,预算工委陪同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裴群国一行,深入到我市荥阳,详细听取了荥阳市政府、乔楼镇政府的工作汇报。在做了大量细致调研工作后,根据郑州市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就如何壮大地方财政经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