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管城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区人民医院院长

2012/2/1

 

  张彦军同志,现任管城回族区卫生局党委书记、管城区人民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中共党员,郑州市人民健康好卫士,中华医学会会员,河南省豫商文化交流协会医药卫生事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十四届区人大代表,十三届郑州市人大代表。该同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与党中央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张彦军同志始终不逾地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施政能力,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很好的履行了人大代表职责。
  多年来,张彦军同志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他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四肢麻木、骨质增生、各种腰腿疼症和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急性颈肩腰腿痛治疗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不断地学习,使他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千万颗患者的心,百姓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德才兼备的好医生”。
  一、增强代表意识,履行代表职责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个神圣的职务。因此,当选为人大代表,就意味着担负了神圣的使命,就要树立宗旨意识,贴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履职能力。基于他对党的忠诚、对代表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的深刻认识,他深感责任重大。他努力学习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同时加强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水平;另外,他还利用《中国人大》、《人大建设》、新闻等多种媒体学习人大知识,把市区人大组织的理论培训、视察等活动也视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参加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人大代表行使职权,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他认为人大代表不应该是走访选民握握手,听听报告拍拍手,选举表决举举手,大会闭幕挥挥手的“四手”代表,而应是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全权代表。为此他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始终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跨越式发展战略和“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工作,广泛听取和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另外每次市“两会”召开前,他都通过走访、调查、接待群众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看似“小事”的问题,却是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实事。近两年来,共提出或联名提出议案、建议12件,主要是关于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拨付、基层医疗条件改造、二次供水管理等方面的民生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得到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已经得到实施。
  二、立足本职工作   推动卫生事业发展
  做好本职工作,是当好人大代表的立身之本。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尽职尽责做好代表工作,勇于为民鼓与呼,善于为民办实事,而且还要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
  在艰辛中成长。张彦军同志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出于对医学的渴望,利用一切时间,饱读医书,先后在国内多家知名大医院进修外科、骨科,参加全国首届小针刀培训和痛症特色综合疗法学习、多次参加全国疑难病特色疗法班学习和学术会议,发表国家级论文5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脱出50例》被评为优秀论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及自身实践,研发整理出了属于自己的医术和良方。其个人业绩也被载入《当代世界名医》一书。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他专注于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病和颈肩腰腿疼的研究,擅长治疗骨伤、风湿病、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四肢麻木、各种腰腿疼症,尤其对股骨头坏死、乳腺增生有独特疗效,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疼和奇难杂症,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每当周二、周六院长坐诊日,病人便早早排起长队等候,往往到下午两点才能把病人处理完,因医院的事务繁忙,经常利用晚上下班时间为预约病人诊疗。多年来曾为数百例已准备手术的“椎间盘脱位”患者,采用推拿、针灸、药物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异常显著,使患者不手术便解除痛苦,为患者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一位“胸腺瘤”患者术后一年半内无法平卧休息,只能半躺着睡觉,痛苦不堪,经治疗两次,患者即可平卧入睡。从医28年来,张彦军同志先后为数万例患者解除病痛,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管理上成效显著。张彦军同志不仅在诊治工作上精益求精,对患者的解释耐心细致,他尽心尽力的为病人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能用廉价的药物治好的病,绝不用昂贵的药物去治疗,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他遇到疑难病人,从不推诿,从不敷衍塞责;同时,身为院长,他一直遵循着“抓班子、带队伍、出精品、创一流”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制度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效率意识,在改革和创新中稳步发展,使区卫生系统和区人民医院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临危受命  大胆改革创新。2004年7月经全省公开招聘,临危受命,任管城区人民医院院长,在外债560余万元,职工17个月未发放工资的情况下,带领全院职工克服重重困难,本着让病人认可、满意、感动的方针,使医院逐渐走出困境,不但还清了200多万元的历史欠账,还使医院增加了1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医院门诊量和住院率得到空前提高。
  刚上任伊始,为了扭转过去那种“端铁饭碗”、“吃大锅饭”、“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上任不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与班子成员一道,对医院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带领全院职工以“患者满意”为标准,严格管理、奖勤罚懒,建设特色医疗,服务社区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大胆改革的新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综合经济指标接连翻番,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在竞争激烈的省会绿城医疗市场,以“绝”求生存,被誉为“区级医院的榜样标兵”。
  目前,医院职工工资不但能够按时足额发放,而且还能发放部分奖金。2007年挂牌成立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辟了医院发展新的篇章。现在医院拥有省内临床最先进的进口彩超、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腔镜等先进设备,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初具规模,人员结构、工作格局日趋合理,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正按二级医院要求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二) 坚持专科兴院,创新发展新跨越。面对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医院结合社区居民老年化趋势和疾病普查情况,确定在加强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在人才、特色、服务三方面创设新平台,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高医院综合诊疗水平,以特色带动综合,重点发展康复医疗。
  首先加快心脑血管病专科建设。引进5名高级心脑血管病专家,增强了心血管神经内科的医疗力量,购置了动态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开设了心脑血管病专科门诊和病区,引进了脑卒中彩超颈内动脉筛查,药氧区栓疗法等一批先进技术,初步形成了从脑血管病的预防筛查,高危或急诊病人的救治---康复治疗服务体系。
  其次是开创国内较先进的无创治疗技术----“杵针椎间盘复位术”,具有无痛苦,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已经被广大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认可和接受。在专科的带动下,其他临床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医院的医疗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三)开展亲情化礼仪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信任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行“片医”负责制,主动深入居民楼院、工地、农村,为辖区居民群众送医送药,免费提供体检、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
  为改善和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医院在全体医务人员中开展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制定《员工礼仪服务规范》和《应知应会》制度,并对全院员工进行先培训后上岗。要求医务人员掌握文明用语,接诊技巧,沟通方式等方面技能;拉近医患距离,使患者能感受到导医的亲切接待,医生、医技等各职能科室周到满意的医疗服务。医务人员的精湛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病床利用率较往年明显提高,达到90%。
  (四)转变观念,做大做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综合强化特色,转变观念,进入社区,做大做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好社区服务这张牌,把医院办成社区群众的“贴心医院”。在创建活动中,全院上下严格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配合街道办事处,建成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生、医疗、康复“六位一体”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便利优良的服务。
   2009年4月,管城区政府在管城区人民医院举行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片医”负责制启动仪式,标志着管城区 “片医”负责制全面启动,这也是郑州市唯一一个全面启动“片医”负责制的区。截至目前,仅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46151人,占辖区服务总人口的70.3%。辖区60岁以上老人5666人,已建专项档案5424人,建档率95.7%,管理率100%;辖区慢性病建档:2985人,慢病管理人数2985人,管理率100%;社区出诊1871人次,健康教育172次,健康咨询、康复指导2426人次,免费体检8479人,免费测血压11863人次,查血糖418人次,心电图242人次。
  (五)用心服务,受到患者高度赞扬。医院立足基层,面向社会,坚持“大专科,小综合”办院方针,对急慢性颈肩腰腿痛、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瘤、创伤性断肢再植、骨髓炎、骨不愈合、骨缺损、精神障碍等方面的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在张彦军同志的领导下,实行免挂号费、救护车免费接住院病人等多项便民惠民措施。管城人民医院每周都会抽出一天时间,为管城区农民百姓免费义诊,车接车送……以“真心、爱心、关心”换来了患者的“舒心、放心、安心”,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迎得了社会的好评,患者对该院的满意率从过去76%上升到98%;床位使用率从40%上升到90%,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构建和谐医患做出了积极贡献。
  66岁的患者张国良老人几年前因“脑梗塞”住入管城人民医院,病情危重,在医院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康复出院。三个月前,再次犯病的张国良老人,来医院时不能行走说话,病情严重,在该医院住了十多天,在该院张彦军院长等医生针灸理疗、中药熏蒸等方法治疗下,又一次发生奇迹,患者不但可以自己上下楼,并且说话思维清晰,吐字顺畅,手脚有力,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张国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管城人民医院挽救了我,没有这个医院,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医院医护人员比亲人还亲,照顾得比自己的儿女更周到、更细心,管城人民医院是他心中最好的医院,张彦军是心中最信赖的好医生”。
  十八里河74岁的张国宾老人激动的说,他是07年患有偏瘫、血脂稠、脑中风,不能说话、走路,在该院张彦军大夫的针灸等治疗下,如今生活状况很好,他说,这几年来,管城人民医院经常到他们村义诊、接送病人、送医送药,技术好,价格低,是我们的真正贴心的守护神。
  (六)无私奉献,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张彦军同志始终把医院的公益性质放在首位,积极参加各类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为我区重要会议和活动提供医疗保障。多年来,共深入社区、农村、工地、敬老院等义诊126次,向老干部、贫困居民、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民工发放免费体检卡和医疗优惠卡7000多张,受益群众5万多人次,为区重要会议、重大庆典、重要活动提供免费医疗保障27次,出动医护人员200多人次,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针对管城区低收入人群较多、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问题,医院实行微利经营,对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和残疾人员采取优惠及减免措施,药价优惠幅度达20%。
  (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让利于民。自今年三月一日起,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在医院正式实施,这一举措,将使万千市民受益。7月25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桑国卫在省、市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对郑州市管城区北下街社区服务中心就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进行调研。桑副委员长分别查看了药房、门诊科室等硬件设施情况,详细了解中心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和中心的运行情况,对医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全区卫生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桑副委员长的视察体现了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鼓舞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做好社区工作的士气。
  由于张彦军同志管理到位,惠民措施得当有力,再加上精湛的医疗技术,优质高效的亲情服务……医院先后获得医疗安全百日活动先进单位、区助残工作先进单位、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度医疗质量万里行先进单位、2009年度郑州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郑州市十佳优秀医院、 省会十大优秀医院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郑州市卫生局科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省会健康金榜十大领军人物、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郑州市人民健康好卫士等十多项荣誉。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