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各方智慧 共绘发展蓝图 秉科学精神 同创美好明天
——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畅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2011/2/24
 

  历史机缘注定,2011年将是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具有标记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是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第一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审查和批准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自然是新年伊始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重要议程。“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其宏旨而言,乃是郑州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向和蓝图,就其具体而言,更是与全市800万人民的切身福祉密切相关。会议期间,来自于人民,担负人民重托的530名市人大代表,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表现出了充分的关注和极大的热情,他们以尽职尽责的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积极建言,踊跃献策,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完善和实施,提出了很多的好意见和建议,他们的辛勤和心血将催绽郑州绚丽多彩的幸福明天。
  关键词:成就  目标  定位
  【“十二五”规划纲要选摘】“十一五”发展成就: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7%;产业结构迈出新步伐,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为3.1:56.7:40.2;城市建设水平实现新跃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6.4%;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5亿美元;环保模范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25.68%,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和谐郑州建设取得新进步,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63.8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63.3万人,全面实现城乡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达到30.7万人。“十二五”发展原则:坚持率先发展,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十二五”发展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代表发言】高建慧、赵新中等代表说,纲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实”,对“十一五”成绩的总结,注重用数字说话,用事例支撑,客观实在,令人信服;二是“透”,形势分析透彻,发展视野开阔,既看到了加快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精”,总体要求凝炼丰富,“六个发展”精辟生动,发展战略科学可行,符合郑州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四是“高”,郑州都市区建设目标远大宏伟,既有效衔接了全省的发展目标,又立足郑州发展实际,体现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反映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五是“准”,明确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这个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
  【“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区域协调、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空间开发原则,加快宜居教育城、健康城、高新城、商贸新城、航空城、工业城、旅游城、产业集聚区、会议中心等功能分区建设,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到2015年,全市人口规模达到9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
  【代表发言】赵书贤等代表建议,一是都市区建设要有效控制政府投资项目并切实加强监管,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科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尽快对我市北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不断丰富建设郑州都市区的内涵和质量。王铁良、谢霜云等代表建议,建设郑州都市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注重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道路的互连互通,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卫星城市建设。王鹏代表建议,应充分利用郑州的区位优势,以绿博园、樱桃沟等特色旅游项目为依托,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我市近郊特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与近郊特色旅游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有效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戴春枝代表说,“十二五”期间,上街区将根据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加强学习和对接,着力研究如何凸显自身特色优势,全力搞好上街组团建设,为郑州都市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雷志、贾成义、李卫林等代表建议,一是建设郑州都市区,一定要注重宜居城市建设,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使城市建设的本质体现在方便、合理、宜居上。二是重点考虑郑州西区的发展,伴随着上街、荥阳组团发展的规划提上议事日程,郑州西区的建设也迫在眉睫,要着力拉大西区城市框架,着力解决郑州东西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王林贺代表说,惠济区作为郑州都市区的“外围组团”,要积极找准自身在都市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要立足实际,发挥好惠济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一山一河做好文章,大力发展近郊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和观光农业。要尽快将本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到全市“十二五”规划中,积极争取土地指标,做好区域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推进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和城中村改造,实现人口向城镇和农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董焕德、甄少杰、屈松记、袁占国、王建亭等代表建议,建设郑州都市区不应该将登封定位在“外围组团”,而应当按照郑州各县(市)区发展的优势,对各个组团重新进行功能定位。登封市拥有少林寺等三项世界级品牌资源和嵩山文化产业园等三个省级文化园区的牌子,不仅在省内首屈一指,而且国内也不多见,加之“十二五”期间登封文化旅游投资将达1200亿元,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优势和迅猛的发展态势,完全能够使“登封组团”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十二五”规划纲要选摘】按照“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代表发言】丁世显代表说,“十一五”期间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今后发展面临艰巨任务,特别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较重。因此,“十二五”期间,要牢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产业集聚相关政策,完善推进措施和办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赵瑞东等代表说,未来五年,荥阳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要坚持以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尤其在汽车产业发展上,要打好少林牌,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要更加注重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认真谋划,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认真总结土地流转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通过产业发展,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马锁文、王冬成、边新桩等代表说,要提升郑州工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做强汽车产业,而要做强郑州汽车产业,一是抓好研发创新,瞄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开发新能源汽车为重点,自主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掌握核心技术,走超越、创新之路。二是拉长产业链条,要发挥郑州的工业优势,把整合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资源与引进先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相结合,拉长并完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三是抓产业集聚,以汽车整车生产需要为依托,扶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将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对集中,放大集聚效应。
  李公乐、张春阳、李宗圈等代表说,“十二五”时期,巩义将牢牢把握难得的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总目标,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大力实施工业立市、科教兴巩、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提升铝及铝制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着力推进郑洛工业走廊重要支点城市建设,努力建设富裕、生态、文明、和谐新巩义。
  王平、董书通等代表建议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的企业。赵希文代表建议,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搭建以财政扶持资金为引导,银行信贷资金为主体,担保体系和信用环境为保障的融资平台,破解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融资难题。
  关键词:民生优先  和谐城市
  【“十二五”规划纲要选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新体系,形成民主法制健全、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新体制,建设人民富裕、和谐文明的新郑州。
  【代表发言】黄卫红、兰海、胡金松等代表说,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扎实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经费、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倾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集中改善办学条件;在强化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农村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向农村输送优质的师资,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用优惠的政策留住优秀的教师。
  薛燕等代表建议,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做好城中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方便市民生活;要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新飞跃。朱永森、张红伟等代表说,要更加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解决好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等问题。崔绍营、杨贵钧等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入托、入学、就医、饮水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等重要的民生问题,努力改善民生。
  赵军伟、何保军、张淑云、李自贵、苏芳等代表建议,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新建或是改扩建学校时要实行项目代建制,提高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在建设新城区时,不能忽视老城区的建设,应继续加大城市管理和背街小巷、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法建强代表建议,加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尤其是棚户区改造,适当向老城区和城郊区倾斜建设力量和市政资源,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宏伟规划,令人振奋,美好未来,让人憧憬。科学发展,渐入人心,跨越发展,雄关漫道,意见建议,字句如玑。面对机遇和挑战,全市800万人民当以改革创新之精神,胸怀世界之视野,求真务实之作风,永不满足之进取,踏实苦干,奋发有为,郑州美好的明天定当翘首可待!

 
  

来源:郑州人大网 作者:张国宏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