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雪花飞扬,室内气氛热烈。今天上午,嵩山饭店新闻发布厅内座无虚席,参加本次人代会的代表,与市政府的市长们面对面坐在一起,真诚沟通,共谋发展。 “看病难是让老百姓最头疼的事情”、“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关注农民的文化需要”、“要重视留守儿童,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郑州发展,紧贴社会热点,倾吐百姓心声,座谈会上,代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言语之间,闪烁着拳拳之心。 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代表们争相建言献策。记者注意到,参加座谈会的人大代表们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专家教授,也有工人、普通教师和企业家,他们虽然知识结构、生活阅历互不相同,但都同样地热爱郑州、关注郑州,都有着期待郑州更美好的共同心愿。 昨日的座谈会由大会秘书长李保山主持,代市长赵建才,副市长龚立群、丁世显、胡荃、王林贺、王庆海及部分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了代表们的发言。 美好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昨日座谈会代表们关注的内容之一。 作为来自基层农村的一名人大代表,新郑市辛店镇常委书记孙淑芳,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迫切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建议,新农村建设要分步走,不能搞一刀切,要逐步推进;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原先政府补贴建设的医疗室、图书室等基础设施根本无法全部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因此建设中要提前作好村镇规划。 她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农村,对农民的管理教育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基本的教育无法保障,更谈不上普法宣传和政治意识教育了。维系农村管理的通常一种是家族势力,一种是经济势力。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管理,帮助农民成为新型农民、文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除了帮助农民,还要帮助基层政府,改变农村管理队伍力量不足、优秀人才缺乏、待遇差的现状。 人大代表、巩义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主任刘慕华对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举措,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认真调查,摸清底子,决不能图虚名、图政绩,让老百姓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不到实惠。 朱麦囤代表带来了中牟代表团的声音,他呼吁,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议市财政加大投入,在乡镇建设文化站、在中心村建设文化大院,以此来提升农村整体素质。 幸福生活――期待和谐郑州 建设和谐郑州”,是座谈会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字眼。 “现在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感冒通常要花上百元都治不好。但是医疗机构也要自己养活自己,这说明医疗体制方面存在弊端,”刘慕华代表对“看病难”问题开门见山。她建议,政府应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彻底改革,把医疗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合理收费,让医院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上,如何为患者服务上。 市人大代表、市中医院院长虞婕针对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事先进行了调研,她说,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公共事业的投入,包括交通、道路、停车等城市功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特别是教育,目前只注重九年义务教育,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孩子处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的亚健康状态;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应重视,许多外出务工者的子女,存在着教育和亲情的严重缺失。她呼吁,随着郑州城市框架在不断拉大,人口在不断增多,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一定不断地适应老百姓的需求。 来自省财经学院的王桂堂代表对政府每年为群众举办十件实事表示赞许,但他更希望实事能体现群众的意愿。他说,政府每年承诺为民所办的若干件实事,应具有科学与透明决策的程序,事前应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市政府应按照与老百姓利益最密切、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最具影响的程度加以排序、筛选,最后再做出决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真正用在刀刃上。 座谈会上,史新林、赵军伟代表等建议,我市要尽快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教育,避免16岁左右的孩子早早地流入社会;政府要重视由企业移交学校的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条件的改善;建设节约型社会应从娃娃抓起,从点滴做起。 舒适温馨――打造都市新型社区 每一位城市居民,都渴望一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居住环境,这也是代表们在座谈会上多次提及社区建设的原因。 然而,全市社区目前都面临着没有办公用房的问题。中原代表团的陈蕾代表建议,政府2006年要扎扎实实落实好社区办公用房建设项目,尽快动工开建全市158个不达标社区的办公用房,并制订出详细方案逐步落实社区的相关配套设施。 人大代表杨爱荣则对社区公共用房选址难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见解。她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建设社区公共用房,办事处作为责任单位,要合理选址;规划部门在审批项目时,应把社区公共用房纳入整体规划,在办理审批手续时,要依据图纸和数据严格把关;房管部门在开发商交工时应该要求其移交社区公共用房的手续。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开发商建设公共用房的积极性,并出台相关处罚措施,保障社区公共用房落到实处。 夕阳更美好――关注老龄化问题 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问题,座谈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呼吁政府给予关注。 陈蕾代表建议在我市开展“健康老人市”活动。她说,1999年,我国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郑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80.5万,占全市人口的10.8%,标志着我市也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她建议,除了在做好老年人保健、医疗、保险保障的基础工作外,还要重视老年人精神和文化需求,建设好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每个社区都要建好老年活动站;要探索多种养老模式,使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巩玉梅代表说,要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由于体制和经费所限,对和谐社区的建设形成制约。对城中村改造和失地农民的安置,有关部门应拿出具体方案。 人大代表刘耀曾认为,政府应对此问题“超前思维”,及早做好相关设施的建设,为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作为私人企业的当家人,郅公林代表提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的建议,他还反映说,荥阳至郑州的一条公路中,不到三十公里的路段,竟然设置了三十多块限时速40公里的牌子,平均不到一公里就有一块,真不知这样的限制有何道理? 黄卫红代表希望将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的建设能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建成后可以与现在的广场实现对接,达到改善环境、缓解交通、扩大商圈、提升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副市长丁世显当即表示,此项工程,国家铁道部和省政府已签订协议,相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整个工程有望开工建设。 面对代表 代市长饱含深情坦诚相见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切感受到了代表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认真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后,代市长赵建才真诚地表示,代表们提出的每一项意见和建议,都反映了人民的诉求,可谓是真知灼见。今后,像这样的座谈会应当多举行,市政府将适时集中听取代表们的意见,把政府的工作做得更好。 对此次座谈会上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赵建才当即表示,将交由市政府办公厅有关人员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并落实到具体分管部门和领导,在认真研究后加以落实,并在适当的时候,逐一向代表们进行反馈。能及时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在调研后,由市政府督查室督办。 “‘站在新的起点上’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两会期间代表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这表明代表们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和定位的判断是准确的。”赵建才说,当前,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也是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凸显的时期。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人代会上,省委书记徐光春对郑州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按照这个要求,我们要勇往直前,敢于冲破旧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努力解决代表们所提出的上学难、看病难以及交通、环保等一系列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城市人民管”,赵建才说,人民群众授权给人民的政府对城市进行建设和管理,我们就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政风建设,提高行政执行力,努力建设清廉、务实、为民的政府。 面对代表们的期待和要求,赵建才郑重地表示,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竭尽所能,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我们将更多地关注民生,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坚持下去;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郑州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