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依偎在滹沱河北岸,前临柏泊湖,碧波悠悠,水光潋滟;后靠柏坡岭,满山清脆,松涛阵阵,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成为令中外游客敬仰的圣地。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她90岁生日的时候,我不禁又回想起几年前去那里参观、游览的情景……
西柏坡原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有100多户人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就是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48年5月26日,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到达西柏坡。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召开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规划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走进一间间简陋的土屋,那一件件珍贵的实物,一幅幅感人的照片,生动展示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实践。我一点一滴地从中感受历史和岁月留下的痕迹,并切身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只有来到西柏坡,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才真正找到了一直思考的问题的答案——是非成败自在人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将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纪念馆,讲解员在一辆小推车前为我们唱起令人感动的民谣:“这最后一碗饭,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缝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儿上战场……”正是人民群众与党有着这样的骨肉亲情,我们党才能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才能战胜新中国建设中的各种困难。
62年前,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号召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他充分估计到,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党所肩负的任务是繁重的,党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需要全党同志继续进行艰苦的努力。历史证明,进城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
62年后,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此时我想起了1944年明王朝覆亡300周年之际,郭沫若发表了著名史论《甲申百年祭》,这篇史论剖析了明王朝走向覆灭的种种原因,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后立足未稳即遭败亡的历史教训。毛泽东主席向全党推荐了此篇文章,“让大家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篇文章与“两个务必”都向我们揭示了牢记党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离开西柏坡的这些年里,在党的培养下,我正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也常扪心自问,收获了什么?我想是一种精神——西柏坡精神,她将是伴随我一生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