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任命人员作任前表态发言
“如果人大常委会此次通过对我的任命,我定当不负人民重托,爱岗勤政,勤政廉洁,并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工作……如果不能当选,说明我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会毫不气馁,积极查找不足,做得更好……”
这些踌躇满志、诚挚满怀的话语,是提请拟任为惠济区发改统计局局长的李睿彬,面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旁听公民所作的任前发言。在6月中旬召开的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上,作为新一届政府提名的组成部门负责人,16名拟任命人员个个都上台进行了5分钟以内的表态发言。除了这些一把手外,惠济区法院提请任命的6名审判员也全部做了表态发言。
人大常委会任命表决前,拟任人员个个表态发言,而且必须脱稿,限定时间,这在惠济区还是第一次。对许多被任命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来说,也是第一次。“张局长就是有水平,业务熟悉,思路清晰,干脆利索”,“王主任是不是太紧张了,自己一上去就说要说四条,却讲了三条。”……连日来,这一事件成为惠济区干部群众中热议的话题。而在以往,这样表态发言多是安排在常委会表决并颁发任命书后进行,由全体被任命人员中推选一位代表发言,脱稿拿稿都可以。所以,象征意义更多一些。
如何让人事任免程序更加科学规范,既要有效贯彻党委的人事安排,又能体现权力机关的权威性和民意代表作用,避免留下走过场、象征性、橡皮图章等印象,是惠济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一直探索努力的工作。把表态发言由任命后改在表决任命前,虽然看似只是程序上的微小调整,但却产生了更加明确的效果。
根据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表态发言至少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对拟任职务的认识,二是主要工作思路,三是如何自觉接受监督。所以拟任命人员既要表决心,又要有实质内容。任前发言对拟任人员的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都是一个很好的检验。虽然这次任命的16名“一把手”也都是连任,能力资历过硬,而且也都做了充分准备,但现场面对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以及旁听公民,许多“一把手”仍不免紧张。平时汇报工作如数家珍的,上台发言时却有些磕磕绊绊,平时说话和声细语的,一开口就变成了大嗓门,还有几个甚至出现了“忘词”,让大家都捏了一把汗。短短几分钟的发言下来,每个人的额头渗着一层汗珠。用被任命为惠济区农委主任的李瑞的话说:考验多、挺紧张、很震撼。
更直接的效果可能是,任前发言在某种程度上已影响到了表决结果。虽然赞成票均过半,但几位发言不太理想被任命人员,票数明显低一些。这从分组审议时一位组成人员直言不讳的话中可见一斑:离了稿子就说不成话,还能成吗?
实际上,类似这样对人事任免权行使机制的改革完善,惠济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努力。几年来,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该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更加务实有力的干部任免程序、监督机制等,实现人大任命与组织任命、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融合。除了任前表态发言,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在任免干部前,组织拟任命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并把考试成绩通报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为表决任命的重要参考。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建议组织部门暂缓提请任命。同时,还组织任前集中见面活动,由组织人事部门在会前向常委会党组介绍拟提请任命人员情况,充分征求常委会成员的意见。在任命环节,常委会不断完善了颁发任命书、就职宣誓等程序,着力突出任命程序的规范性和庄严性。为加强对被任命干部的任内监督,按照《监督法》等的要求,该区人大常委会在有效行使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手段的同时,还通过定期组织人大法律知识考试、满意度测评、扩大部门预算监督范围等,加强对被任命人员的工作和法律监督。
4月份召开的惠济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根据代表们的建议,“本届内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都要报告一次工作”的要求被写进了会议决议。根据此,新一届惠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首先票决确定了今年要听取工作报告的七位“一把手”名单。从任前,到任命,到任内,程序和机制的完善,闪现的是人大履职的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