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
1986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我市实施了四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尤其是1996年实施依法治市,建设法治郑州以来,我市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护和促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了适应构建和谐郑州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法治郑州建设,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有必要从2006年到2010年在全市公民中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简称“五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为此,作出如下决议: 一、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确定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内容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下公民学习和运用法律的需求,进一步宣传普及宪法,学习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学习民族宗教政策的法律法规,增强全市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责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全市公民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依法治市工作要围绕建设法治郑州的目标,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建设,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公正司法建设,加强法律服务建设,加强监督工作,为实观郑州经济跨跃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和保障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根据全国、省“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的要求,结合郑州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目标 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五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提高全市公民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全市公民的法律知识普及率达到总人口的70%以上,郑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普法教育普及率≥80%;法治环境明显改善,80%以上的群众对法治环境表示满意;60%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达到河南省法治县(市)区、乡(镇)街道创建标准,郑州市达到河南省法治城市的创建标准。 三、突出重点,区别不同对象,切实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五五”普法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广大公民要结合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实际,自觉学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和管理经济及社会事务的能力。广大公务员特别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继续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使青少年从小懂得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着力培养诚信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能力。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民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途径和法律常识。着力抓好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增强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表达诉求,引导用工单位增强法治观念,尊重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探索法治建设的实践形式。继续推进区域依法治理,全面开展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优化区域法治环境。推进行业依法治理,规范行业管理,增强行业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民主法治企业等民主法治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围绕平安建设、和谐区域建设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根据不同行业和群体的特点,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会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生活之中,营造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强化大众传播媒体和新闻单位的社会责任 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制定具体宣传工作方案,开办专题版面和栏目,选择适当题材在各类强档栏目中播出,大力开展观点准确、内容通俗、形式生动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宣传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办各级政府法制教育网站,政府网和各门户网站要开辟专门法制宣传教育栏目。不断巩固、加强和拓展其他法制宣传教育阵地,鼓励、引导和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志愿活动。 六、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全市各级国家机关、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驻郑部队,都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健全制度,抓好落实,抓好本系统、本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以及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督查考核奖惩机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洽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的保障措施,认真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的财政经费基本标准,并且随着经济的增长逐年有所增加。认真解决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在资金投入、人员和技术装备上向基层倾斜。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安排专项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正常开展。 七、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监督检查,保证决议得到切实执行 全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的监督,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视察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等方法,督促和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五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