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3/7/8
 

  道路畅达,直通四方;楼房整齐,舒适敞亮;设施齐全,百姓颜欢……在过去的一年,新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支持下,新建城乡道路89条265.7公里,建成解放北路、双湖大道、神州路等生态廊道215公里,绿化面积达54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新型社区27个,建成安置房面积211万平方米,入住群众3638户1.5万人……
  201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将如何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强化引领作用?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新郑市政府围绕“两城、两市镇、52个新型社区”的新型城镇化布局,以打赢产业聚集区建设、龙湖商贸会展城、中心城区新区建设 “三大战役”为重点,扩大投资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产业聚集区建设

  产业聚集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一个社区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两人就业,是新郑提倡的就业模式,也是新郑市新型社区建设的一个“硬指标”。今年,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调研视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向新郑市政府提出在加强原有产业聚集区建设以及华辕煤业、润弘制药工业园、白象食品园二期、中储粮基地三期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发展的同时,坚持产业集聚区与新型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推进,为农民就近就业提供充分的机会。为此,新郑市今年启动中兴大道东西延伸、郑韩路西延工程,加快推进中华路北延、省道323改线等工程建设,配合做好新老107国道连接线、大学路南延、双湖大道东延、省道102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实现城区和集聚区的无缝对接、全面融合。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切入点。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在强调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维护好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所有权、新型社区房屋选择使用权的基础上,要求切实算好土地指标、农民利益、资金运作、就业岗位、粮食生态、社会保障“六本账”,积极稳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确保年内在建社区达到37个,力争完成200万平方米建设任务。

龙湖商贸会展城建设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密切关注龙湖商贸会展城建设。在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总投资650亿元、能创造8万个创业机会、25万个就业机会的华南城项目于去年8月份在新郑市龙湖镇商贸会展城起航。为做好华南城项目建设,新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与分管该项目的新郑市委、新郑市政府领导定期到龙湖镇召开华南城项目建设推进会,听汇报、看进度、解难题,全力支持华南城项目建设。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开展龙湖商贸会展城建设专题视察、专题调研,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今年,新郑市政府按照“国际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科学编制龙湖商贸会展城发展规划,确保年内建成商业体20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同时,积极做好中原国际不锈钢物流园、东方商都物流园、国际农用机电交易园等项目的土地供应、手续办理等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开工。
  新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交通建设要与龙湖商贸会展城发展同步”的建议得到市政府的积极回应,今年将积极推进地铁二号线、郑新快速通道、绕城高速互通式立交、BRT公交线路延伸等配套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0亿元。

中心城区新区建设

  新郑市中心城区新区建设赋予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新的要求、动力和使命。中心城区新区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扩大了空间,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在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关注下,中心城区新区建设今年除已开工建设的轩辕湖湿地公园和生态景观带外,将高标规划建设南水北调滨河公园,全面启动行政服务中心、中兴广场、邮政综合大厦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推进港中旅游基地、华信时代广场、成都新尚集团、香港铜锣湾等服务业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亿元。同时,开工背街小巷道路改造、街头游园建设等项目,推进人民路西段改造、黄帝故里周边拆迁改造和郑新快速通道南延工程,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

 
  

来源:新郑市人大 作者:曹永强 / 编辑:胡凯林 陈国保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