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吃!”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学员“小杏花”拿起手边的儿童积木递给来看望她的人大代表。“小杏花”已经6岁了,因为患有多动症合并孤独症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看起来就像个2、3岁的孩子,只会说简单的语句,爱乱跑乱动,不愿与人交流,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曾在村庄幼儿园上了四天就被退回。家里母亲罹患精神病伴随癫痫,唯一的姐姐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已经18岁,身体发育却只有10岁左右孩子的水平,家中仅剩父 亲靠打零工和几口人每月960元的低保维持生活,由于无人看管“小杏花”只能由父亲在打工时用绳子拴在身边。
后经媒体报道“小杏花”被专业从事孤独症、多动症以及智力低下等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的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救助。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了解到“小杏花”的情况后在“代表双活动日”来到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看望“小杏花”,并与办事处一同为“小杏花”等特殊困难儿童捐赠爱心助学款23000元。
康达训练中心负责人向代表介绍,中心现有学员200余人,大部分是3到10岁的孤独症和轻度智障儿童,因治疗周期长、需要父母专门全天候陪护,导致家庭贫困的不再少数。其实对于一般孤独症患儿,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经过系统训练大多能实现生活自理,顺利融入社会,但一些孩子因为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康复治疗,生活无法自理即便成年后也成为了家庭的终身负担。
来自丰庆路小学的金水区人大代表杨继芳老师在与其他代表的交流中表示:市教育局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做好郑州市市区2013年小学入学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孤独症等三类残疾儿童的入学随班就读工作做出了规定,但现实情况是现在的普通中小学既缺乏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专业教师也无法提供其需要的一对一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不仅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班上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等社会性教育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类特殊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缺失,但限于资金,场地等原因,始终无法完全代替正常的中小学教育。临时性捐助只能解决个别特殊困难儿童的一时之忧,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多的关注孤独症以及其他身体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受教育情况,同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予以落实,使残疾儿童能够得到科学系统的教育,并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融入社会,不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