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引擎和平台,是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载体。
4月25日,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在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完善功能、提升水平,进一步增强吸纳和竞争能力,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迈进,有力带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支撑引导作用。
6月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督查讲评会,市委书记吴天君要求,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产业集聚区在全局发展中的重大意义,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尽快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支撑能力、体现省会城市水平的产业集聚区。
刚刚闭幕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城互动发展,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产业集聚区,正以其独特的项目吸引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率和未来成长性,领跑着郑州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撬动着郑州经济的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
成绩斐然:前三季度时间任务同步推进
迅猛发展的郑州,正在掀起一场经济发展理念的革命,其关键词牢牢锁定产业集聚和抓项目促投资。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面临复杂形势和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产业集聚区基本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主战场、主平台、主渠道的作用更加凸显,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按照年初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年度建设任务和主要目标,各产业集聚区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各主要指标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同步推进”。
——主要指标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02.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1.0%;同比增长30.6%,高出全市增速平均水平1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4.7%;同比增长45.4%,高出全市增速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符合主导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前三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45个,其中超10亿元项目67个,带动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69.9亿元;新开工213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签约项目16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57.5亿元,同比增长36%。
——要素保障日益完善。按照“统筹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重点推动以交通道路为带动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以及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标准化厂房建设。前三季度,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3.4亿元,全市产业集聚区融资平台实现融资74.9亿元,全部从业人员达到39.4万人,同比增长18.6%。
举措得当:科学机制高效服务促进发展
产业集聚区,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不是产业与产业的堆砌,而是产业链间的互补联动,是从“点”至“线”至“面”再至“网”的立体化产业协同。
正是得益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学体制、机制,依托于高效的服务,我市产业集聚区大踏步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多措并举促发展。2月28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组团新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3月份,学习长垣、临颍、长葛产业集聚区先进经验;4月份,开展季度建设观摩督查活动;5月份,出台了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和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集合构建的意见;6月份,召开全市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督查讲评会。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快速发展。
体制改革增活力。上半年全市完成了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与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改革。产业集聚区实行属地管理,设立了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与所在乡镇(街道)领导机构套合。
激励机制添动力。积极营造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优先、服务保障优先、干部使用优先”的浓厚氛围,倾斜干部政策,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
服务高效提水平。围绕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建立健全了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促进职能部门作风转变,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改善和优化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环境。
监督有效:人大代表献计献策助力发展
集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集聚起来的,不仅是项目、不仅是产业,更“集聚”着人大代表的关心、关注。
3月2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实地调研了登封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旅游开发等情况并听取相关汇报。
白红战要求,登封市城市规划建设要突出特色、提升形象、方便群众,为百姓生活生产提供方便;要“四化同步”、“建成两区”,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成三大主体工作的先行区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要走在全市前列,在产权结合、科学成果转化、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迈出新步伐;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按照加快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力度,扩大宣传,推出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产业。
对产业集聚区的视察更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的重要内容。
10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全心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组一行先后到郑州国际物流园宇通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普洛斯(郑州)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华丰中原金属物流园、宇通重工新建工业园等项目实地察看,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促进产业聚集区发展情况的汇报,指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意见建议:要加强规划指导,优化空间布局;要切实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要强化要素保障,努力破解制约产业集聚区发展瓶颈;要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要妥善安置产业集聚区内失地村民。
脚步铿锵:发展质量更高支撑作用更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下一步,围绕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全市上下将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打造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具有较强支撑能力、体现省会城市水平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76个年内计划竣工投产项目全部提前竣工达产。力争全市新签约项目尤其是29个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内水电气暖建设,重点推进道路、照明、公交配套、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壮大集聚区发展空间。
——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坚持新城开发、老城区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把产业集聚区内村庄迁并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力争全年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的专项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双重机遇青睐,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加大,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在此汇集,郑州的产业崛起承载着无数的梦想。
“围绕组团上项目,围绕项目增投资,依靠投资促发展”。放眼未来,支撑项目投资的主阵地和主载体,仍将是产业集聚区。我们期待着,郑州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速度更快、质量更高、支撑作用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