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网7月16日讯: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平接待了市人大代表刘曼云、张书梅、何秋玲,就刘曼云、张书梅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规划建立回民公墓的建议”、何秋玲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将城隍庙、文庙等景点作为公交车站名的建议”,分别听取了市民委、市民政局、市市政局办理情况的汇报和人大代表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并就进一步办理落实好代表建议提出了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民侨外工委主任岳德常、副主任杨二立陪同接待,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副主任巴建中参加接待。 刘曼云、张书梅等代表在建议中提出,我市现有回民群众人口总数约13万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限制,现有的回民公墓不能满足我市回民殡葬的需要,由此而造成私下买卖土地和乱建墓地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规划建立回民公墓,满足穆斯林群众风俗习惯的要求,加大对零散丧葬行为的管理,对现有的唯一的回民公墓加强管理,维护公墓周围肃静卫生的环境。 市民委、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当面答复。两部门接到代表建议后,组成调研组深入民族聚居地区开展调研,召开了相关村干部、清真寺阿訇、社首、群众和民族宗教局负责人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了解了我市民族村丧葬现状和建立回民公墓面临的问题,下一步将对建立回民公墓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和科学论证,有条件的民族村试点先行,并加大对现有回民公墓的管理力度,整治公墓周边环境,规范回族殡葬管理工作,为全市穆斯林群众服好务。 王平副主任肯定了市民委和民政局的办理工作,同时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要重视回民公墓的建设。这项工作既体现了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也关系到我市的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要加强对回民公墓的规划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一个长期规划,短期内的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三是要尽快出台回民公墓管理办法,使回民殡葬工作有章可循。四是进一步规范对现有回民公墓的管理,维护其周边肃静卫生的环境,加大对零散丧葬行为的管理力度,同时要与民族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五是要抓好宣传教育,进一步弘扬穆斯林文化的厚养薄葬的优良传统。六是要认真抓好落实。请市民委牵头,加强协调工作,与市民政局共同努力,促进该项工作向前推进,把我市穆斯林群众普遍关心的这件事情办好办实。 何秋玲等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城隍庙、文庙是我市市区内最古老的建筑,迭经兴废,阅尽人间沧桑,近年来市政府投入巨资,将其整体抬升,重新规划、绿化,整修一新,已成为市区内的主要景点,成为外地游客和广大市民节假日游览休闲的好去处。但有很多市民和游客不知道城隍庙、文庙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乘车。为进一步提高城隍庙、文庙的知名度,建议将城隍庙、文庙等景点作为公交车站名,在公交站牌标明,以方便市民和广大游客前往游览。 市市政局有关负责人就建议办理情况答复说: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郑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标准化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公交站牌的站名,一般都是按地域和所在地的主地名命名,厂站、企业、商店、建筑物、医院等不作为站牌的站名。我市将在今年9月底前,对公交站牌站点名称与主地名不一致的标志或站牌进行全面清理,对全市语音报站系统和站牌重新制作。由于城隍庙、文庙涉及13条公交车线路,力争此项工作于8月上旬完成。 王平副主任最后强调说:此建议是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部分人大代表牺牲休息时间深入部分景区点调研后提出的七条建议之一,也是对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关于该项建议的办理,一是要提高对发展我市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旅游业是我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扩大城市知名度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0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00亿元,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市政局也是郑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成员,支持旅游业的发展责无旁贷。二是将城隍庙、文庙作为公交站名,有利于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初年,文庙始建于东汉,两座古建筑在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后,已成为市区内的主要景点。将城隍庙、文庙等景点作为公交车站名有助于提高其知名度,也方便游客前去参观。三是将城隍庙、文庙等景点作为公交车站名与市政府开展的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并不矛盾。这次市政府所要求清理的是那些未经申报随意取名、滥用不标准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不健康的地名,与把城隍庙、文庙等景点作为公交车站名不矛盾,希望市政局能借这次清理地名的东风,把代表所提的建议办好,为推动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做贡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平作重要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