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书良,副主任王军生、孙阔、彭德成、郭明熙、王金灿、左建新、杨流、王海亮带领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市拆迁安置工作进行视察。市政府副市长关民安、张富永,市政府党组成员陈春环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到人民路拆迁现场、新区第二社区、龙湖镇东苑社区、孟庄镇中心社区、薛店镇大吴庄安置区进行实地察看,详细了解拆迁安置工作情况,并听取副市长关民安关于全市拆迁安置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新郑市围绕城区、产业集聚区、干线公路两侧、农业示范园区及镇区规划区,依法有序推进拆迁及安置房建设工作,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居住环境,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全市涉及拆迁村庄122个,2.4万户,9.5万人,979万平方米,其中,整村拆迁的32个村。截至目前,已有60个安置区全部启动建设,回迁群众9686户,3.8万人,已封顶377栋,23679套,在建50栋,5435套,预计2015年底拆迁群众基本可以实现全部回迁。在拆迁过程中,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实现和谐拆迁。严格程序依法进行,召开被拆迁户代表征求意见会、被拆迁户代表听证会等,并通过逐户走访、代表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了解广大拆迁群众的心声和期盼,努力找到拆迁补偿与群众愿望的契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拆迁安置补偿方案。通过“五讲五比”,即讲村庄规划、讲安置政策、讲违法代价、讲村民权益、讲长久之计,比前景、比环境、比配套、比就业、比保障,帮助群众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社区。始终把保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确保群众的财产不流失、不缩水、可升值。统筹算好土地指标、农民利益、资金运作、就业岗位、粮食生态、社会保障“六本账”,努力实现“一个主体、三个权益、四项收入、四种模式”的目标,让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视察组也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拆迁建筑垃圾处理不到位,污染环境,给群众出行生活带来不便;二是安置房建设周期长,从拆迁到入住一般需要几年是时间,发放过渡安置费用较大,给财政带来一定压力;三是社区建设配套设施不到位,个别社区没有停车场、学校、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公共设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建议:一要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拆迁安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保护群众合法利益,贴心服务,赢得群众信任;二要研究新情况,新变化,搞好规划,完善新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缩短过渡期,让拆迁群众能够尽快住上新房,安心生活;三要树立富民惠民、平稳过渡的理念,围绕入住新型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实施劳动力转移,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