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人大网讯:在当前区域间、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再鼓干劲,扎实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和“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紧紧围绕我市确立的今后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工业累计投入均达到1000亿元的“三个一千亿”工业发展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以“工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明确责任,定期督查,确保全市工业项目顺利推进,工业投入增20%以上。突出抓好中铝河南分公司70万吨氧化铝、郑煤集团赵家寨300万吨煤矿等一批重项目。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集中支持宇通、日产、中铝河南分公司、烟草集团、三全等50户重点企业发展;继续实名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企业大集团。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抓好煤电铝、装备制造业、食品等行业的同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化工与医药、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提高工业领域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加强“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以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继续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都市型、近郊型和远郊型农业圈层的划分进行农业区域布局调整。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全面启动森林生态城市建设,新增造林面积22.7万亩。制订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发展节水型农业,重点抓好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好缺水地区安全饮水问题。继续加大对农村各项事业投入,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继续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在全市免征农业税。搞好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抓好村务管理和民主管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充分发挥商贸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加强城区交易市场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升批零贸易层次,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逐步形成层次分明、便利市民的市场网络。加大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引进力度,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积极利用外资加快流通企业的改组改造,充分发挥郑州铁路、公路、邮政、航空区位优势,搞好物流规划,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现代大物流体系。依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承办大规模、高规格的会展活动,努力培育有特色的会展品牌。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完善、规范房地产市场,切实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与销售的管理。整合旅游资源,搞好重点景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完成主要景区环境整治,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旅游业整体形和服务水平。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做好规划,制定方案,重视和支持金融、证券、信托、期货市场的培育,创新体制,搞活机制,做大做强金融企业。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资金融企业,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组织更多的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扶持中介、咨询、信息等服务业,推动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加强中心城区保护改造,确保“三年大变”目标的实现。重点对107国道(黄河路立交—陇海铁路立交)进行综合整治,对金水路东段(107国道—东明路)实施升级改造,打通未来大道金水路至航海路段,完成东风渠综合整治,使之成为郑州市的精品区域。抓好商城遗址公园、月季公园等一批公园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继续实施路灯和夜景照明工程。举办首届中国月季展览会,再现市花风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北三环—文化路立交、西三环—化工路立交等7座立交桥;续建、新建冉屯路、迎宾路等18条市政道路。重点抓好大气、水、噪音污染治理,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抓好背街小巷改造、市容街景整治、公园游园建设、环境卫生和环卫设施建设等。坚持建管并重,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重点整治户外广告和“小饭店、小理发店、小熟食店、小副食店、小冷饮店”等“五小”顽疾,坚决取缔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和燃煤大灶。加强地名管理,规范地名标牌设置。 按照“三年出形象”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郑东新区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中央商务区内外环高层开工总数达到45栋以上,会展中心竣工交付使用,省艺术中心主体工程、中央商务区中心湖基本完成,会展宾馆力争开工。景观初步展现市政设施配套到位。龙湖南区建设全面推进,商住物流区项目基本摆满,龙子湖高校区3所高校具备教学条件。加大融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与投资机构的支持。 高起点完成城镇体系规划修订工作,不断加大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卫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重点加强城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护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规划建设好6个县(市)城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卫星城市;注重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加快2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形成以郑州中心城区为心、各卫星城和中心镇众星拱月、有序发展的格局。 强力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市外优势企业及市内民营企业参与重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基本完成国有工业和商业企业改制任务。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粮食购销企业改组改造。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涉农收费。深入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管理,做好代建制试点工作,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培养、积极引进各类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保障。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下大气力优化投资环境,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等,千方百计吸引跨国零售商业巨头、大型物流企业和高科技产品生产企业落户我市。加大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中介服务等领域的招商力度。做好利用国外贷款工作。继续实施东引西进战略,有针对性地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和资本向我市转移。组织多层次、宽领域的市情和项目推介会,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郑州。大力推广“大通关”制度和“电子口岸”联网建设,建立和完善快速通关机制。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郑东新区要充分利用获得3000万美元以下非限制性外商投资审批权的契机,努力吸引境外资金。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台阶。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引导扶持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健全服务体系。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增长20%以上,不断提高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民间投资总额达到200亿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加大对5个扩权市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县(市)比较优势,积极争取、用好省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县(市)基础设施和特色工业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抓好国债资金安排的市场和流通项目建设。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抓住省启动豫东平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契机,支持中牟县加快发展。 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突出财政支持重点,增加财政涉农投入,支持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工业重点投入项目奖励贴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有关财税扶持政策,加快非公有制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筹资力度,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确保城建规划项目的资金需要。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稽查。加强银企沟通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不断增加贷款投放。加大上市公司融资力度,扩大企业融资。规范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业务,增强对消费需求的信贷支持。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制造业信息化、农村科技富民三大工程。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市区中学普职分设工作;加快中州大学和郑州师专合并升本步伐;完成市区中学3个体育场和6个体育馆的建设,确保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顺利举行;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整合电教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推进商城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加大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的宣传力度。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市场监管;继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切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抓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老龄工作,解决好离退休人员生活、就医等问题。继续做好审计、统计、民族、宗教、气象、人防、地震、档案、侨务、民兵等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