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新郑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在副主任孙阔的带领下,对新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到新郑市佳源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好想你木本良红枣博览园、君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地进行实地查看,详细听取了示范区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新郑市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坚持以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确立了“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特色果蔬、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构建起特色种植、标准化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示范区对现代都市农业项目的承载力,一方面大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示范区建设。另一方面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不断提升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新郑市已建成了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红枣产业示范区等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北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招引22家涉农企业入驻,流转土地2.1万亩,投资5.2亿元,初步建成庞农公司的“庞农科技园”、万开公司的“拉维斯庄园(百花园)”、大地果公司的“红豆杉庄园”、嘉田公司的“帕菲葡萄庄园”、翠谷公司的“翠谷生态园”等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南部高标准粮田优种示范区已入驻26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3.5万亩,投资7.2亿元,初步建成金湖农林公司的“花卉苗木生态园”、绿源公司的“设施农业产业园”、翠绿公司的“供港蔬菜产业园”等特色优种农业示范区园区。红枣产业示范区入驻8家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1.6万亩,投资4.8亿元,初步建成了河南木本良公司的“红枣生态园”、敬华公司的“设施农业园”、郑州金地农业公司的“康圣生态园”、河南德天农业科技公司的“德天葫芦农庄”等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调研组对新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示范区内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完善,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弱,建设面临巨大资金压力,附属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要求;二是现有示范区农业科技水平尚待提高,技术需求不旺和技术供给不足,优良品种及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率低,涉农龙头企业总体辐射带动能力低;三是示范区体制机制不完善,联动协作机制松散,政府对示范区鼓励政策、行业引导和资金倾斜等措施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意见建议:
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对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水平,扩大金融对农业贷款额度和比重,增加涉农企业信贷资金投入,大力实施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二要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管理方式。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经验,创新建立全新的“三农”互利合作模式,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走管理理念先进、经营水平高端、政策扶持建设、行业引领发展、涉农企业积极参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之路。
三要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现代农业示范区。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现状,明确示范区建设类型与规模,调整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拓市场空间,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示范区。 |